雪梨westmead医院周睿君医生认为,要了解为何有人会易喝醉,应先要了解人体是如何分解酒精。
「人喝酒后,酒液到了胃与小肠的位置开始,酒精就会被血液吸收,而血液会带着酒精去到脑部,其实整个过程亦发生得很快,大概五分钟,酒精就可以上脑,到喝酒者可以感觉到有醉的反应亦只需十分钟左右。」
「开始喝酒时,脑部可能会分泌多巴安及血清素,这些分泌物会让人感到愉快或轻松—一如人个了运动或其他开心的事情一样。」
「但当人越喝越多,脑内的神经传递讯息物质亦开始受到影响,在脑部的不同地方产生化学作用,可能会令人觉得有睡意、手脚开始不协调、甚至会影响人的诊断能力。」
「除了对脑部有影响,喝酒亦会导致人体内的胰岛素增加而令血糖下降,导致人手震,醉酒亦可以令人脱水,大家都知道喝酒可以利尿,令人小便排尿的次数增加,导致干渴。」
READ MORE

酒後易臉紅會增加致癌風險
而东亚人士及华人在分解酒精的能力上较差,是由于我们体内蛋白质的基因特变。
「而人体内有一种蛋白质用作分解酒精,但东亚或华裔人士,因为身体上的基因特变,令有关的蛋白质的数量受到影响,喝酒后会较容易面红、头晕、眼花、作呕等,就不能再喝令其酒量相对为低。」
「上述的基因特变,会令人体在分解酒精时产生乙酫,而这种乙酫就会令我们产生辛苦的感觉,出现面红及头晕等,而有些人因为没有此基因特变,所以,酒精只会慢慢分解出乙酫而不会突然间,有大量乙酫积在体内。」
「另外,有部份人有另一种蛋白质出现基因特变,令乙酫更难持续分解,从而令身体亦会较易积聚在体内,令人有辛苦的感觉。」
「总括而言,亚洲人—尤其东亚人士,酒体会比欧洲人较差。但其实容易面红,才能保护我们不会容易喝得太醉,因为若我们只喝少许就出现面红、头晕等令人不舒服的反应,才会令人更难喝醉,以致出现不省人事、判断能力出问题等严重的酒醉反应。」
不过,周医生亦指,恒常喝酒的确亦有机会可以训练酒量,但效力却只属暂时性。
「如果有人要训练自己每一日、或恒常地喝一定份量的酒精,实际是可以将自己的酒量提高,因为若喝得越多,上述的不适服反应就会越迟才出现。」
「但一旦你停止经常喝酒,要重新开始就会失去了上述的抗耐性,酒量就会还原。所以除非你不停喝酒,否则酒量并不会真正有所提高。」
READ MORE

澳洲人飲醉酒次數去年冠全球 平均兩周一次
但周医生仍不建议大家因为这个原因而经常喝酒,因为这样会构成其他健康风险。
另一方面虽然坊间有不少成药或方法声称可以解酒,但周医生指,当中大部份方法都没有足够研究去证明其功效,若不善地利用某些偏坊,甚至会出现反效果。
「通常解酒丸都会包含维生素、电解质或一些草本的配方,以我所知,目前没有很多研究去证实坊间出售的解酒丸,真的有特别的功效,可能它只能为人带来安慰剂的作用—即可能只是心理上觉得有用,但就未有实际研究证明它能解酒。」
「(而喝浓咖啡)也不能解酒,甚至可能会产生其他危险,因为喝太多酒可能已令人脱水,若再喝利尿的饮品—例如茶和咖啡—就有机会令人脱水的情况更严重。」
「因此,医生一般都只会建议,醉酒后除了喝大量清水,或等待时间过去(让身体分解酒精)之外,其实并没有很多有效的方法去解酒。」
周医生亦补充指,不少成药或处方药物都与酒精相冲,建议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人士,在喝酒前应特别小心。
「有不少药物都会与酒精相冲,例如平常大家会使用的止痛药Panadol,都会透过肝脏去分解,酒精亦一样,因此,若你在喝酒前后食Panadol,就会加重肝脏的负荷。」
「另外一些止痛药—例如非类固醇的消炎药Nurofen或Voltaren等,其实亦会伤胃,大家亦知道喝酒—尤其是在空肚的情况下—亦是较伤胃,而若再使用这类止痛药就会加重胃的负担,令到胃部内𤩹更容受损及更易出现胃出血。」
「而服用一些伤风感冒药后喝酒,就会令人更容易打困;另外,若有糖尿病人士服用糖尿病药后饮酒,亦会令血糖更易降低,若血糖过低亦是很危险,有机会会不省人事;」
「同样,胆固醇药亦是透过肝脏分解,因此,同用酒精与胆固醇药,亦会加重肝脏的负荷;而若有人需要服用薄血药—例如华法林(Warfarin),喝酒一方面会令某些人容易出血,但却会令另外一些人出现血栓的情况。」
「上述只是部份例子,建议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人士,在喝酒前应特别小心。」
更多访问内容,请收听足本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