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食用海鲜为何多为进口?
澳洲海鲜的高质量和多样性远近闻名。为了振兴本地的海鲜市场,让消费者更好了解海鲜的来源,联邦政府推出新规,要求全澳餐厅咖啡馆及酒吧等场所要遵守海鲜‘AIM’规定,在菜单中标出海鲜的来源。
那么什么是海鲜的“AIM”规定呢?A代表澳洲本地出产,I指进口,M则是指混合使用。这项规定在12个月的过渡期之后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
一些人可能认为,澳洲海鲜原本已经很丰富选择也很多了,为何还要鼓励消费者支持本地海鲜?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的数据表明,澳大利亚人消费的62%的食用海产品都是进口,主要来自亚洲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澳洲的海产资源丰富且人口相对较少,那澳大利亚为何要进口如此多的海产品呢?
在塔州和维州经营海产品生意近20年的Oscar Zheng 表示,澳洲海鲜虽然优质,但捕捞成本高。
“澳大利亚的海产品是可持续发展的,海鲜品类都有配额的规定,每年只允许捞有限数量的海产品,所以造成捕捞的成本会比较高。海外进口虾的价格要比澳洲产的价格至少低30%到40%。”
另一位商界人士王栋经营的是国际海鲜进出口生意,他提到东南亚国家海产品捕捞生产供销是一体的,比澳洲更有优势。
“东南亚地区的捕捞成本相对来说比较低,工人的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各方面都比较低,捕捞生产供销都是一体的,那么这个过程中它的成本会节约很多 。”
澳大利亚农林渔业部在其官网提到,澳洲很大一部分原本可以供应国内市场的海产品被销往了国外,且主要出口高价值海产品,例如岩龙虾、优质金枪鱼和鲍鱼,而进口则主要以更低价产品为主,例如鱼罐头和冷冻鱼片。
2019-2020年,澳洲海产品出口总额达14亿澳元,约占澳洲海产品总产量的一半,大多出口到了中国。
以岩龙虾为例,此前有报道称澳大利亚约97%的岩龙虾都出口到了中国。2019年,澳洲岩龙虾在中国市场的贸易额超过7亿澳元,随着阿尔巴尼斯政府与中国达成协议,曾在2020年被中国禁止进口的岩龙虾也于去年底恢复了出口,岩龙虾再次成为中国消费者餐桌上的“宠儿”。
霍巴特龙虾厂负责人Harry 介绍了塔州龙虾出口的大概情况。
“塔州的龙虾比较有名,所以市场需求量大,需求量大它的价格就会上去。中国的消费量大,价格一直在变,我可以给你一个大概价格范围,前几个星期可能出口到中国130澳币左右一公斤,广州上海这些销量都很大。最高的时候我们支付给渔民的价格都要100澳币以上。”
海鲜商Oscar Zheng说澳洲本地龙虾鲍鱼的消费以节假日为导向,而且大多以华人消费群体为主。因此为了照顾本地市场,海鲜商Oscar Zheng说他有时会将一些有瑕疵的龙虾,以略低的价格在本地卖出。
“我们销售中华人可以占到90%甚至到95%。比如说龙虾品类里有断须的或者断腿的,我们就会以相对便宜的价格,销售到本地的餐厅和海鲜店,因为如果太贵再考虑到这边的人工成本,他们接受不了。 ”
因为澳洲本地海产品没有价格优势,一些餐馆则用进口的冷冻海鲜来代替。墨尔本海鲜酒家老板Ken Lam提到澳洲禁止从其他国家进口活海鲜,所以他在选用本地海鲜和进口冷冻海鲜产品上也必须有所讲究。
READ MORE

【微声音】澳洲海鲜价格高,出口背锅?还是另有“隐情”?
“我们活的东西肯定都是本地的,比如说龙虾、蟹、鲍鱼,虾球、带子等用进口冷冻的,也是因为价格问题。前两天我去市场看了一下当地鱿鱼都37澳币一公斤, 一条要50澳币这样子,如果我们用这些鱿鱼去做椒盐鲜鱿,价格不是顶上天了嘛。”
海鲜购买加工还有其他选择吗?
一些人认为既然澳洲海鲜价格没有优势,客户为何不直接从渔民手中购买海产品,比如从渔民那里购买新鲜的活龙虾,直接跳过中间商。不过霍巴特龙虾渔民Glenn Jager说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很好,可是现实操作起来却很麻烦。
“渔民码头卖货不常见。现在一公斤能卖80或85澳币。直接卖给加工厂他们上门取货包装发中国,但如果要码头直销,你得给每只龙虾贴标签秤重填一堆表,非常麻烦。 ”
还有一些人提出可以自己购买海鲜拿到餐馆加工,餐馆只收取加工费,这样消费者或许可以省一笔费用。不过墨尔本海鲜酒家老板Ken Lam说这种加工方式让餐馆可能面临食品安全风险。
“比如说拿了死的鱼来加工,客人吃坏肚子了,谁应该负责?食客应该负责还是餐厅负责?其实很多东西连在一起的话就变得不太可行了。”
海鲜新规好吗?
Ken Lam还说,从今年7月1日开始试行的‘AIM’新规对顾客可能没有什么影响,但给餐馆增加了工作量。
“我们的步骤就变多了,因为我们大概80%的冷冻海鲜都来自国外。”
不过墨尔本海鲜食客Ewan Pong说海鲜新规是件好事,他非常支持澳洲本地海鲜产品。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究竟这是澳洲本地的食材还是海外运过来的食材,我自己本身就喜欢本地的,就算我们买冰鲜那些都是选择澳洲产的。”
海鲜商Oscar Zheng说海鲜新规是否奏效还需要时间检验。
“我们从事这个行业很久了,知道捕捞澳洲本地海产品这些渔民是很辛苦的,所以也希望给他们更多的支持。但是能不能因为这个法律去影响到最终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我觉得还需要时间去观察。”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订阅Manda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