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学术自由、仇恨言论:如何定分界?

Academic freedom protects free speech, but also sets conditions.

Source: www.shutterstock.com, CC BY-ND; The Conversation

最近,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校园内出现一批海报,呼吁年轻白人学生「重夺自己国家的主导权」,并且对抗「反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事件引起当地民众关于言论自由的争议。究竟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及限制仇恨言论之间,应如何划分适当界线?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探讨。


2019年10月初,英国驻新西兰高级专员克拉克(Laura Clarke)表示,对于库克船长(James Cook)在1769年登陆新西兰时,有多名毛利族人(Māori)被杀害,深感遗憾。但与此同时,奥克兰大学校园内在同一周出现一批备受争议的海报,呼吁年轻白人学生「重夺自己国家的主导权」,并且对抗「反种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事后,有至少1,300名师生签署公开联署信,强调校园范围内不能容忍种族主义及白人至上主义,又抗议校长本来认为海报内容并无不妥的立场。校长其后改变立场,表明「这些白人至上主义观点对于大学社区内部份人士造成真正伤害及威胁」,认为不应受言论自由的保障。
由于事情发生在大学校园范围内,在谈论言论自由的同时亦应提及学术自由。虽然校长及公开信均未有提及学术自由,但身为新西兰大学学生联会前主席的新西兰司法部长利特尔(Andrew Little)则表示,学术自由中并无一个保障白人至上主义的原则

查尔斯史都华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政治学系副教授奥沙利文(Dominic O'Sullivan)表示,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及仇恨言论均是有关联但亦是截然不同的概念,而且准确分辨清楚相当重要。言论自由及学术自由均对民主制度至关重要。言论自由是任何个体作出自己属意的言论。言论自由不受理据或客观实证所约束,亦毋须得到事实确认。

言论自由不论在学术环境或其他地方均同样重要,保障一个人拥有个人观点并质疑其他人意见的权利。奥沙利文副教授指,曾经有一名来自中国的学生问他,在论文中批评总理有否不妥。这正正突显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同时展现出在限制言论自由时必须格外谨慎。
Estudiantes universitarios
Source: Getty Images
至于学术自由,则一方面保障言论自由,另一方面亦对言论加以限制。在学术界或大学校园内,若一个个体不能拥有思想自由,大学就并非一个支持无限制追求知识的地方。但同时,若欠缺增广见闻、加以推理并面对相反意见的质疑及考验等机会,新知识则未能得到辩论、发展、进步。故此,在大学校园中需要以充份理据支持观点;一个人不能将无限制言论视之为学术自由。

言论自由及学术自由均并非无极限的,仇恨言论应当受到约束。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仇恨言论是「基于个人或群体的宗教、种族及族裔、肤色、血统、性别或其他身份特征,透过言语、文字或行为而作出的侮辱或攻击性言论」。当一个人声称要「重夺」自己的国家并对抗「反种族主义」,他实际上是要剥夺他人的民主权利、表明他人不应享有言论自由,更变相表明非「年轻白人」学者不应享有学术自由。

奥沙利文副教授强调,这并非民主制度及言论自由下的合理意见分歧,因为资讯错误及不可容忍的错误言论之间是存在分别的。一个自由社会中,有部份观点是不能容忍的,而容忍亦非应对他人作出歧视性言论的方式。种族歧视否定了所有人生而平等的概念,制造了一个人类价值等级,并对被针对的一方造成伤害,正是一个不能容忍的错误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广东话节目 Facebook 专页


分享

SBS中文

注册SBS中文newsletter即可获取最新资讯

一旦订阅,意味着您认同SBS的服务条款隐私政策,包括接收来自SBS的电邮更新。

下载我们的应用程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听我们的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Mandarin-speaking Australians.
Understand the quirky parts of Aussie life.
通过您最喜欢的播客应用程序,收听我们独家的SBS普通话播客获取最新信息。

在SBS收看节目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Simplified Chi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言论学术自由、仇恨言论:如何定分界?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