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60年裏,他總計獻血1173次,更為特殊的是,由於其血液中的特殊成分,據科學數據測算,他共計拯救了約240萬嬰兒的性命。
Every fortnight for sixty years, James Harrison has been making the trek to the Red Cross to donate blood. #9News | https://t.co/ZiY2jT1X46 pic.twitter.com/sivoQoKz5a — Nine News Sydney (@9NewsSyd) May 11, 2018
這個故事還得從一種叫做恒河猴D溶血性疾病(HDN)的病癥說起。
致命的HDN
當一名Rh陰性血型孕婦懷著一個Rh陽性血的嬰兒時,她的身體會將嬰兒的紅細胞視為外部侵入的細菌病毒,從而產生抗體來摧毀之,由此引發的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流產、胎死腹中、新生兒腦損傷或是致命性的貧血。曾經,HDN每年會導致成千上萬的澳大利亞嬰兒死亡。
直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HDN的科研領域出現了突破性的進展——向Rh陰性血的母親註射低劑量的RhD免疫球蛋白,能在不傷及嬰兒的前提下掃除Rh 陽性血細胞。
當時年僅二十來歲的哈裏森被發現是最理想的血液捐獻者,因為他能自然產生罕見的RhD陰性血液和Rh陽性抗體的組合。
60年獻血1173次
1967年,第一位孕婦在皇家艾爾弗萊德王子醫院接受了註射。
Rh計劃的協調人巴洛(Robyn Barlow)同時也是將哈裏森招募來獻血的當事人,他說目前幾乎澳洲生產的每一針抗D針劑裏都流著哈裏森的血。
澳大利亞紅十字會輸血服務的Jemma Falkenmire說,“這太了不起了,哈裏森救了幾百萬孩子的性命,我每每想到這裏都會哭。”
事實上,哈裏森從來沒有對當時的選擇猶豫過,直至81歲的今天也是如此。
在過去的60年裏,他幾乎每周都會捐出500-800毫升的血液,其中從右側肩膀抽取了1162次,左側肩膀抽取了10次,他也因此被稱為“金手臂男人“。
要不是超出了獻血者的年齡上限,他可能依然會繼續下去。
通過分析自1964年以來的出生數據、接受抗D註射的人群比例以及HDN的死亡率,血液服務部門計算出哈裏森拯救了約240萬嬰兒的性命。
科研突破的可能性
澳大利亞的抗D項目完全依賴於160個獻血者,但招募新的捐助者是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而迄今為止創建合成版本的嘗試也均告失敗。
血液服務部門最近開展了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項目,收集哈裏森的DNA,並創建一個單克隆抗體庫(抗體和白細胞混合物),這可能為抗D項目帶來新的希望。
哈裏森和血液服務部門呼籲孕婦的伴侶捐獻血液,以幫助約五分之一生產時需要輸血的孕婦。
哈裏森說,“這真的是生命賜予的禮物,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