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港人坐橡皮艇偷渡台灣】抵美申請庇護 學者指反映香港情況惡劣

5名香港青年乘坐充氣橡皮艇到台灣,轉到美國申請政治庇護。前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接受SBS中文訪問時表示,以坐橡皮艇出海的方式離開有很大風險,「反映香港的情況惡劣」。

A protester gestures during a rally in Hong Kong.

Protests in Hong Kong have reignited again this year over national security and anthem laws. Source: Getty

坐橡皮艇從香港南下偷渡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獨家報道,該5名香港青年18歲到26歲,在去年7月中從香港偏遠的碼頭出發,向南航行進入公海,後來台灣海岸巡防人員發現他們,將他們帶到東沙群島,相當於香港到台灣大約的3份2路程。從出發到被台灣的人員發現,他們在海上長達11小時。

報道指,該5人之前可以說是互不相識,離開香港是認為自己因為在2019年抗爭運動的參與,受到不公平檢控,並無可避免要入獄。而在他們5個人出發後1個月在8月,12名香港人也進行類似偷渡到台灣行動,途中被廣東海警拘捕。

走私漁船可能認為風險太大不做生意

前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對SBS中文表示,事件的逃離方式顯示是非常緊急,並且未能夠利用正常渠道,好似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離開。

在80年代已經入籍澳洲的鄭宇碩指出,過去也有利用漁船進行走私到台灣,收費幾萬港元,他估計可能走私漁船認為載人去台灣風險代價太大,不會做這些生意。

今次涉及經南中國海九段線(又稱為斷續線、11段線、牛舌線)的逃離行動曝光後,鄭宇碩同意以後很難再可以利用這渠道尋求庇護。他指出現在香港與中國大陸方面,都有先進的衛星科技,很容易監測到。

與30年前的「黃雀行動」相提並論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將這5港人的尋求庇護事件,與30年前的「黃雀行動」相提並論。當年「黃雀行動」偷運數以百計的六四天安門民運人士到香港,再安排進入美國、法國及其他西方國家。報道指今次台灣就扮演當年香港的角色。

報道訪問這5 港人其中3人,25歲的 Ray、22 歲的 Tommy 和 26 歲的 Kenny。Tommy 與 Kenny 曾支付數以千計美元,多次嘗試逃離香港都不成功,他們相信部份聲稱協助他們離港的安排其實是詐騙。

去年他們3 人最終每人出約 1萬港元(約 1 ,700澳元)購買一隻雙引擎充氣橡皮艇,在香港一處偏遠碼頭集合,出發時他們都只穿 T 恤短褲。一人帶魚竿,另一人帶其積蓄。由於擔憂當中可能有「內奸」,5 人幾乎沒有交談。
他們只用 iPhone 和指南針導航,靠在 YouTube 學習過在風浪中開船,就輪流負責駕駛。
航行超過 5 小時後,導航顯示仍在中國水域。

Ray 回憶當時多次看到他未能辨識的船隻,「我哋驚到死 (We were scared to death) 」,「唔知佢哋想點」。

進入公海之後,他們減速,並食攜帶的薯片、糖和罐頭粟米充飢。航行約 10 個小時後,他們將引擎停低。Kenny 故意用繩纏繞其中引擎的螺旋槳令引擎過熱損壞,他們已經計劃好,一旦有人發現他們,在引擎損壞、燃料物資不足的情況下,就要帶他們上岸。

獲台灣海岸巡防人員送東沙群島

當時已經入夜,他們用閃燈打 SOS 求教訊號。過了大約 1 小時,台灣海岸巡防人員發現他們 ,先帶5人到屬於台灣的東沙群島(大約位於香港前往台灣的 2/3 路程),之後轉送到高雄一個秘密地點。5人被關在一政府設施,獲提供衣物、香煙和當地報章。

5 人當中,當時有人說想留在台灣,但所有人均被告知要離開。

《華爾街日報》報道,台灣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基於保安及私隱原因,拒絕回應事件,指政府會繼續根據法律,向香港人提供人道支援。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亦拒絕回應。

5人在台灣期間不知的情況下,其實美國國務院已經獲知事件,並已聯絡在美國的香港民主委員會 (HKDC) 組織總監朱牧民,要求他協助 5 人以人道主義假釋 (humanitarian parole) 的途徑,到美國尋求政治庇護。

報道指美國國務院也拒絕評論事件。

鄭宇碩:美國澳洲應寬鬆處理民運人士庇護申請

事件中的5名香港人未能夠留在台灣,鄭宇碩認為是「民主運動面對的問題,雖然對香港人同情,但台灣當局也有考慮,我們不能強人所難」。他指出,北京會施加壓力,另外台灣也不能表態歡迎這些流亡香港人,以免變相鼓勵港人偷渡。

該5名港人最後經安排到達美國,鄭宇碩指出,美國是大國可以承受壓力,他認為美國可以對於民運人士尋求庇護寬鬆處理,是最簡單協助香港人的做法。

至於澳洲方面,鄭宇碩建議聯邦政府令香港年輕人更容易來澳洲讀書,並可安排他們留下取得居留,另外對於一小部份受打壓的民運人士,給予他們政治庇護。

今年1月抵達美國

偷渡的5名香港人在美國與台灣有關方面花了6個月時間,到今年1月中,他們坐民航機經蘇黎世,再轉飛到紐約。抵達紐約後5人才在離開香港後第一次視像聯絡家人。Tommy的父母與家人都哭起來,Ray的母親更表示對他仍然在生感到意外。

報道提及Ray在香港曾被捕,之後匿藏,期間當局人員多次到他父母屋企搜查。Tommy在香港曾經被控非法集會拘留3日,之後獲保釋,護照被沒收。Kenny在香港也被控多項罪名,他說拘留期間曾經遭警員打擊後腦至昏迷。

報道指,Kenny目前在華盛頓,與其他香港難民同住,並與其他人創辦一個協助香港人的組織。至於Ray與Tommy就在紐約,一齊居住一個單位,並希望可以讀書進修,以及加入美國軍隊。
Wall Street Journal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Wyee Y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