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飛行記錄儀的數據顯示,兩個發動機的控制燃油開關制在飛機起飛三秒後, 從「運行」狀態改換至「切斷」,導致飛機發動機燃油不足失去推動力,並在艾哈邁達巴德墜毀。
調查局在長達15頁的報告中稱,飛機達到最高記錄速度後,『1號引擎和2號引擎的燃油切斷開關制相繼從「運行」的模式變成為「切斷」模式,時間相隔僅1秒。』
報告又指出, 根據駕駛艙的音頻錄音顯示,一名機師當時正詢問為何另一名機師要切斷燃油,但另一名機師則否認有這樣做。
之後飛機急促下降。
報告稱,雖然之後有關的開關制經已回復至「運行」模式,而引擎亦似乎恢復動力,但報告指:『其中一名機師發出了「MAYDAY MAYDAY MAYDAY」的求救訊號。』
空中交通管制員詢問機師發生了甚麼事,但隨後發現飛機墜毀,並即時召喚緊急救援人員到場。
報告沒有說明哪些是機長說的話,哪些是副機長說的,也沒有說明是哪位機師發出了求救訊號。
在墜機現場,兩個燃油開關制都停在「運行」模式,報告指在飛機在低空墜機前,有跡象顯示兩個引擎都曾重新發動。
初步報告也沒有說明開關制在飛行過程中是如何切換到「切斷」的位置。
兩名機師都是經驗豐富的噴射機機師,總飛行時間達19000小時,其中包括超過9000小時駕駛787飛機的飛行時間。
美國航空安全專家布里克豪斯(Anthony Brickhouse)表示,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為甚麼那些開關制會以與正常操作不一致的方式移動。
他質疑這些制扭「是自己移動的,抑或是機師移動的?」, 而「如果是機師移動的,原因又是甚麼?」
美國航空安全專家考克斯(John Cox )則表示,機師是不可能意外移動為引擎供油的燃油開關。
而通常機師是在飛機抵達登機口後以及在某些緊急情況下(例如引擎起火)才會關閉燃油制。而在切換到「切斷」的模式後,飛機幾乎會立即切斷引擎, 而報告中並未表明存在任何需要關閉引擎的緊急情況。
由於調查仍在進行,所以在這份由印度航空事故調查局公布的初步報告中,並未對6月12日發生的事故作出任何結論或追究責任,亦沒有提出任何建議。
該架波音787-8夢幻型客機原定是從印度西部的艾哈邁達巴德飛往倫敦,但飛機起飛後不久便墜毀,機上242人中只有一名生還者,另外,地面上也有19人喪生。飛機上載有230名乘客,其中包括169名印度人、53名英國人、7名葡萄牙人和1名加拿大人,以及12名機組人員。
死者家屬表示,他們仍在等待最終結果。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