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亞新畿內亞(Papua New Guinea)近日爆發小兒麻痺症疫情,當地衞生官員表示,鑒於該國疫苗接種率偏低,此次疫情引發外界對病毒擴散的高度關注。
小兒麻痺病毒主要經由污水或受污染水源傳播,具高度傳染性,亦可能致命。
該病毒可導致肢體畸形及癱瘓,尤其對五歲以下兒童構成最大威脅。
世界衞生組織(WHO)表示,小兒麻痺病毒近期在巴布亞新畿內亞首都莫爾茲比港(Port Moresby)以及第二大城市萊城(Lae)的污水與環境樣本中被檢測出。
隨後的檢測中,兩名來自萊城的兒童被確認感染第二型小兒麻痺病毒株。世衛駐巴布亞新畿內亞代表胡賽諾娃(Sevil Huseynova)指出,該病毒在兒童身上出現社區傳播,已構成一場「小兒麻痺症疫情」。

In some remote villages in PNG polio vaccination rates are thought to be as low as 7 per cent. Source: AAP / Brendan Esposito
她強調,世衛對此次確診疫情表示「高度關切」。
陽光海岸大學(University of the Sunshine Coast)健康學院暨太平洋島嶼研究中心講師梅森博士(Dr Matt Mason)指,在巴布亞新畿內亞,目前僅有47%的兒童完成小兒麻痺疫苗接種,而部分地區的接種率甚至低至8%,顯示「存在極度脆弱的風險區」。
他強調:「感染預防與控制必須從社區層面做起。加強城市聚落及偏遠村落的供水、衛生及清潔基礎設施,對於阻止病毒傳播至關重要。」
梅森博士建議,衞生機構應與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合作,例如教會及婦女團體,共同派發衞生用品包,並於學校、市場及醫療機構設置洗手設施,推廣基本衞生知識與預防意識。
基因檢測顯示,今次在巴布亞新畿內亞發現的小兒麻痺病毒株,與目前在印尼流行的病毒株具有關聯。
儘管巴布亞新畿內亞早於2000年已被正式認證為「無小兒麻痺症國家」,但該國兒童的疫苗接種率一直偏低,為病毒重新傳播埋下風險。
巴布亞新畿內亞衞生部長卡帕沃爾(Elias Kapavore)表示,當前疫情「情況嚴峻,但仍可控制」。
卡帕沃爾向傳媒表示,政府已迅速採取行動,重申疫苗接種是安全而有效的保護方式。
他強調:「我們以前已經應對過這類情況,知道甚麼方法有效。疫苗是安全可靠,我們會盡快行動,保護小朋友。」
澳洲面對風險嗎?
澳洲自2000年以來一直被列為「小兒麻痺症無疫國」,自1961年起未曾出現過大型爆發,當地兒童會例行接種小兒麻痺疫苗。
不過,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健康與生物安全部門研究員彭博士(Dr Yong Gao Peng)指,雖然澳洲社區整體風險屬於偏低,但出於審慎考慮,前往巴布亞新畿內亞旅行人士應確保接種紀錄更新。
彭博士表示:「由於澳洲接種率高、公共衞生制度穩健,小兒麻痺病毒傳入本地的風險被認為屬於低水平。不過,仍建議所有前往人士查核疫苗接種情況。」
他補充,持續監測病毒動向,以及對巴布亞新畿內亞的疫苗接種計劃提供支援,對控制疫情及防止國際擴散至關重要。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