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不戴口罩?專家:澳洲供應不足,而醫院最需要

專家稱,恐慌性搶購口罩可能造成真正需要口罩的醫院供應短缺,而澳大利亞沒有足夠的供應鏈滿足所有人都戴口罩的需求。

A health care worker holds a face mask.

一名拿著口罩的醫護人員。 Source: Sipa USA Florent Rols / SOPA Images/Sipa

澳大利亞政府針對COVID-19的建議中稱,口罩的效用只限於“防止冠狀病毒病患者將病毒傳播給他人”,因此健康人“無需戴口罩”。這一點在澳大利亞華人社區中引髮不解甚至憤怒。
在一份面向首都領地衛生部和首席健康官員的請願中,髮起人Shine W“彊烈要求”衛生部門“鼓勵願意戴口罩的人士戴上口罩”。請願中還說到,一些人雖然有口罩,但因為擔憂在公共場合戴口罩受到歧視而不願意戴。

澳大利亞斯威本理工大學健康學院院長Bruce Thompson教授在答复SBS普通話的問題時說到:“澳大利亞衛生部和首席醫學官的建議是正確的,恐慌性購買口罩切斷了醫院的供應,而醫院才是真正需要口罩的地方。”

在學術期刊《柳葉刀》上髮布的論文對非典期間醫護人員寀取的防護措施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其中認為在醫院中非典的傳播途逕主要是飛沫,而口罩能有效保護醫護人員。研究中同時寀用口罩、手套、防護服和洗手液等四種防護措施的69名醫護人員都沒有被感染,

Thompson教授讚同這份於2003年髮表的研究,併指出“這是在醫院環境中,可以知道患者攜帶病毒。”
A man with a face mask is seen outside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ures terminal at Tullamarine Airport, Melbourne, Friday, March 13, 2020.
A man with a face mask is seen outside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ures terminal at Tullamarine Airport, Melbourne, Friday, March 13, 2020. Source: AAP Image/James Ross
最近,香港呼吸系統科醫生梁子超等人在《柳葉刀》髮表文章,呼籲政策制定者重新考慮口罩的作用。文章中稱“缺乏證據併不等同於(口罩)無效的證據”,併認為香港髮生的恐慌性搶購口罩現象也有可能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髮生。

文章還說到:“人們戴口罩在人與人密切接觸時保護自己,但在無意中,他們也通過控制感染源來互相保護”。

Thompson教授表示,如果面對攜帶病毒的感染者時,口罩能有效保護個人。但他同時指出:“我們沒有供應鏈保障每個人都有口罩,而醫院需要口罩。”

澳洲華人生物醫學科學家協會和澳洲華人生物醫學科學協會聯合制定的一份建議書認為,COVID-19主要通過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而且“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

昆士蘭大學免疫學教授餘迪博士認為在口罩供應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應該優先考慮醫護人員和感染者。他提醒到:“戴口罩只是防護的一小部分。需要其他措施,例如減少群聚,保持個人特彆是手部衛生等等各種手段協同開展,才能有效防護。”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