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高等教育的全球地位受到挫敗,36所澳洲大學中,今年共有 25 所澳洲大學排名下跌,目前只有兩所擠進全球前 20 名。與此同時,許多亞洲大學的排名則有所上升。
墨爾本大學依然是全澳排名最高的大學,但其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 13 位下滑至第 19 位,下跌6名;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排名也從第 19 名跌至第 20 名;雪梨大學排名跌幅最大,從第 18 名下趺7名到 第 25 名。
排名前列的澳洲大學中,唯一排名上升的是蒙納殊大學(Monash University),從第 37 名上升至 第 36 名。
澳洲仍在全球百大院校數量方面排名第五,共有9所大學進入排行榜。

「這些結果對政府來說是一個令人沮喪且發人深省的訊號,表明現行的高等教育政策與資金配置,無法達成澳洲人民所期望、我們經濟所需的成果。」
「政府必須正視我們在世界排名中持續下跌的情況,並制定合適的政策與資源配置,使澳洲大學重回正軌。現在的表現實在不夠好......我們希望教育政策能夠滿足我們經濟所需的21世紀技能。」
來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同時是 QS 全球排名委員會成員的卡爾德隆(Angela Calderon)形容今次排名變動是一次「警號」。
她對《雪梨晨鋒報》(SMH)表示:「全球高等教育領域的變化速度正急劇加快,來自新興中等收入經濟體與亞洲國家的大學正在迅速崛起。」
澳洲八校聯盟(Group of Eight, Go8)行政總裁湯姆森(Vicki Thomson)向天空新聞表示,澳洲高等教育在世界排名第五,是一個「傑出的成績」。
「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多變,我們不能自滿」,「世界大學排名確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這與海外市場的敏感性有關,海外市場受國內政策的影響。」「我們需要注意國內政治辯論,無論是移民目標還是住房問題,都會對國際教育和研究界別產生影響。」
澳洲大學聯會(Universities Australia)行政總裁施伊(Luke Sheehy)則表示,政府應該為大學提供更大的確定性,以確保教育品質。
政府數據顯示,2024 年有 1,095,298 名國際學生註冊就讀澳洲的大學、學院和學校,較 2023 年的 969,307 人 增加了 13%。
QS 世界大學排名由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每年發布。
排名基於 8,467 所學校的數據、127,041 位學者與 82,096 位僱主的意見,以及對 1,980 萬篇學術論文與 2 億次引用紀錄的分析結果。指標包括學術和僱主聲譽、研究影響力以及國際化程度。根據QS的分析,澳洲僱主聲譽得分下降,是導致整體排名下跌的關鍵因素。
全球排名方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連續第14年蟬聯榜首,緊隨其後的是英國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耶魯大學跌出前20。
亞洲最高的是第8的新加坡國立大學,而南洋理工大學排在12位。香港有5所大學位列全球百大,其中香港大學排名最高,由去年的第17位升至今年的11位;中文大學排第32位、科技大學第44、理工大學第54、城市大學第63。
中國大陸也有5所大學在前百位,其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進入前20,分別排第14和17。台灣僅有國立台灣大學進入百大,位列63。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