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文告】抱持希望定能打勝仗!

本地基督宗教領袖促請民眾緊記復活節所帶來的希望。

Brisbane's Catholic archbishop Mark Coleridge delivers a Holy Thursday mass, which was broadcast online to an empty chapel.

Brisbane's Catholic archbishop Mark Coleridge delivers a Holy Thursday mass, which was broadcast online to an empty chapel. Source: AAP

正當澳洲正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在過去的夏季亦遭受嚴重山林大火肆虐,本地各基督宗教領袖在復活節文告中,重申復活節的背後意義。

聖公會雪梨大主教戴維斯(Glenn Davies)表示,若被問及新冠病毒是否有破壞復活節,他的答覆是「絕對沒有」。

戴維斯博士在視像文告中說:「我們從未經歷過如此一樣的危機,令我們產生不少恐懼感,擔心失業、孤單以及摯親的安全。」
「當然,最大的恐懼感是對於死亡的驚恐,但復活節背後的訊息正是死亡已被征服。」
我們充滿希望,正是因為上帝派遣耶穌進入我們的世界。
而澳洲聯合教會主席帕默(Deidre Palmer)博士則在早前飽受林火蹂躪的袋鼠島(Kangaroo Island)拍攝視像復活節文告。

她表示,「在死亡及破壞之中,出現了新生命及新希望。」

她說:「在今年復活節耐林滋滋,我們關顧所有因前所未見的災難而受影響的人,包括在全球各地發生的林火、水災、旱災等。」

「基督徒相信,耶穌基督透過其一生及事奉,在苦難中與我們一起同行,並為我們所經歷的一切逆境帶來安慰、愛、痊癒。」
在這個充滿危機及創傷的時刻,我們並肩而行,在漫長的道路上共同努力和奮鬥。
「在悲傷之中,我們看見希望和新生命。」
而天主教雪梨總主教方仕漁(Anthony Fisher)則表示,當人類經歷疾病、死亡、焦慮、孤立、失業或承受其他壓力時,「抱持希望」似乎是遙不可及,甚至是「有欠敏感」。
但方仕漁總主教在視像文告中說:「我們過往亦曾經歷瘟疫,當中有部份實在屬於災難性,但最終都能成功渡過。」
耶穌受難節過後,就是復活節;經歷死亡埋葬,就是新生命。
澳洲長老會領袖巴恩斯(Peter Barnes)表示,似乎「我們正不斷被現今不少重大問題所影響,乾旱、林火、洪災、瘟疫。」

他在文告中表示,這些問題「都指向同一個訊息,就是天主子來到世上,並戰勝罪惡和死亡。」
聖公會墨爾本大主教弗賴爾(Philip Freier)亦指出,耶穌基督在復活節受苦受難,提醒基督徒反思自己的罪過,並透過死而復活為普世帶來永生的保證。

他在視像文告中說:「新冠病毒這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危機,再次提醒我們這個真理。」
Cantonese Infographics
Source: SBS
在澳洲,所有人必須保持至少 1.5 米的社交距離。在室內場所,必須保持每人至少有4平方米的空間。

如懷疑感染新冠病毒,請致電家庭醫生求助,切勿直接前往醫院或診所。如有需要,請撥打 1800 020 080 致電「全國新冠病毒健康資訊熱線」。

如遇呼吸困難或緊急醫療事故,請立即致電 000。

有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最新報導,請前往 sbs.com.au/language/cantonese/coronavirus-update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分享

Published

By Winmas Y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