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無權叫停「習近平投票給工黨」宣傳運動

澳洲多個城市均出現印有「中共要求你選工黨」、並付上「習近平投票給工黨」示意圖的大選宣傳廣告貨車,到底此宣傳活動由誰發起?

Mark McGowan condemns ‘morons’ for displaying ads outside his home linking Labor with China

Source: Twitter/ @normanswan

一輛貨車上有一個巨大的廣告牌,上面印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工黨投票的照片,在他旁邊寫著「中國共產黨說:投票給工黨」的字樣。宣傳貨車最初在珀斯被發現、然後是墨爾本及堪培拉。澳洲選舉委員會 (AEC) 表示,自該廣告出現以來,他們已經收到了許多關於該廣告的查詢。

周三,聯邦反對黨領袖艾巴尼斯在珀斯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西澳州長麥高文批評其中一輛宣傳貨車停在他家門外一事,形容為「低能」及「白痴」。但在同一新聞發布會上亦有同一款貨車駛過。

該宣傳運動由誰授權?

如果詳細查看廣告牌廣告,可以看出它是由 Advance Australia 的 Matthew Sheehan 授權。

資料顯示Advance Australia是一個保守派遊說團體,也被稱為「Advance」,他們與聯盟黨的同通處,是一致認為工黨對中國「太軟弱」。但他們在其他問題上,則與聯盟採取了不同的立場,甚至更激進。

該組織的網站稱,它成立於 2018 年,旨在「帶領澳洲人關注激進的社會議題」及「喚醒本地的政客和精英組織」

在其官方網頁上,他們表示,組織的三個關鍵信念是「自由、安全與繁榮」,並希望澳洲將國防開支增加一倍。但他們在介紹「安全」的理念時則寫道:

「雖然本地的精英,已忘記伊斯蘭恐怖主義及咄咄逼人的中國共產黨的威脅,但 ADVANCE 卻在為一支爭取,要有可回應威脅的國防力量。」

該組織還聲稱,「主流澳洲人正受愚蠢的法律攻擊,他們亦要喚醒澳洲人的意識形態,讓他們關注一如「淨零排放」等議題。」

「澳洲是一個自由國家」,他們為保護澳大利亞日而奮鬥,並拒絕「令澳洲的西方文化遺產,被貶為『種族主義』或『帶有歧視性』」。

選委會是否有權要求他們停止有關宣傳活動?

當涉及聯邦大選時,澳洲選舉委員會針對政治廣告的規範將凌架州和領地法律。

雖然南澳及首都領地,都有適用於其司法管轄區的法律、要求政治廣告要有真實性,但在聯邦層面、則沒有立此法律,意味著大家可能仍會繼續看到更多「習近平投票給工黨」貨車,在街上四處遊走。

在澳洲,要求在有關政治廣告的法律中,引入「必須符合事實」的辯論、已經持續了數十年,其中一個難處,某件事是否符合事實往往難以證明。

在澳洲選委會官方網站及社交媒體上,他們向澳洲公眾再三強調,他們「不是政治宣傳真相的仲裁者」——亦強調根據《聯邦選舉法》,它沒有權力成為仲裁者。

但選委會表示,將會在今次聯邦大選中,加強要求選民「停一停、諗一諗」的宣傳運動,以促請選民要檢查政治訊息背後的來源。

實際上,選委會只規管圍繞投票活動及流程的準確性,但並非傳宣內容,選委會亦在推特上表示,在他們的要求下,原本貨車上圖示的選票上,「工黨的選票排名序號已改回一號,以免混淆選民。」
但澳洲研究所的一個專門負責「民主和問責制」智囊團的高級研究員布朗向SBS節目「The Feed」表示,聯邦應該效仿南澳的選舉宣傳法。

「當澳洲人看到看似具有誤導性、冒犯性或煽動性的廣告時,他們自然會想知道可以採取什麼措施來阻止,在澳洲,在政治廣告中撒謊仍然會被視為是完全合法,但事實不應該如此。」

「目前的政治廣告法中,亦只對是否說出真相有嚴格規限,但卻不會處理向別人作人身攻擊或冒犯性的材料,而這些仍然要由政界中人及倡議自律,以及公眾是否要求他們遵守這些美德。」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