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僅餘的黨內支持者和家人陪伴下,約翰遜在當地時間周四(7月7日)上午在唐寧街首相府外發表6分鐘演說宣佈辭職,但會繼續擔任國會議員。
「國會的保守黨(議員)顯然想要一位新領袖,以及新首相......在西敏寺,從眾本能是強大的,當它發生時,它就會發生。」
他表示過去幾日一直爭取留任,以感謝選民在上次大選中投票支持,但遺憾的是他未能說服同僚,不得不放棄「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約翰遜被指處理自己及同僚的醜聞不當,過去48小時有超過50位內閣大臣和助理大臣辭職,令其失去黨內支持。
黨內及黨外都有聲音要求他馬上離任首相,由署理黨魁領導看守政府。但他表明會暫時留任,並再次改組內閣,包括由內閣成員祁湛明(James Cleverly)出任教育大臣,是3日內第3位擔任此職的人。
他表示,政府不會實施新政策,重大財政決定會留給繼任人。
READ MORE

約翰遜捱過不信任動議 繼續留任首相
內外交困
在脫歐問題上更強硬的約翰遜,於2019年5月取代文翠珊(Theresa May)成為首相。
儘管他在辭職演說中表示為自己完成脫歐、走過新冠疫情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但SBS首席國際通訊員兼歐洲通訊員Ben Lewis直言其政績屈指可數。
他表示,雖然約翰遜成功脫歐,但「硬脫歐」協議後患無窮,加劇社會不公,其繼任者仍會繼續受到巨大影響。
抗疫方面,除了疫苗接種率高外乏善可陳,英國的死亡率是全歐洲最高之一。他更曝出封城期間開排隊的醜聞,違反自己制定的措施,成為首位被警察開罰單的首相。
最慘的是,曾經率領保守黨在大選獲得近80席優勢的政治明星,如今被昔日同僚紛紛唾棄。
約翰遜已致電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重申其支持。澤連斯基讚揚約翰遜的「領導能力」和「魅力」,對其離任感到傷心。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表示,會繼續和英國「緊密合作」,包括在支持烏克蘭的事務上。「英美是最親密的朋友和盟友,兩國人民的特殊聯繫仍然強大和持久」。
該份白宮發出的聲明完全沒有提及約翰遜。
愛爾蘭將約翰遜辭職視為與英國重新調整關係的時機,稱有機會回歸真正的夥伴關係和相互尊重精神。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則表示,約翰遜不喜歡俄羅斯,俄羅斯亦不喜歡他。
後繼何人?
下議院的外交事務專責委員會主席董勤達(Tom Tugendhat)成為首位宣佈角逐保守黨領袖的議員。他表示,希望「廣泛團結」同僚,重新「乾淨的開始」。
此外,國防大臣華禮仕(Ben Wallace)、貿易政策大臣莫佩琳(Penny Mordaunt)、外交大臣卓慧思(Liz Truss)和日前辭任財政大臣的辛偉誠(Rishi Sunak)目前呼聲較高。
黨魁選舉將於10月初的保守黨年度大會上進行。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