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為什麼養老金改革是本次預算案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政府將實施“Your Future, Your Super”養老金改革計劃,它將為我們的養老金賬戶帶來兩大變化;而作為個人,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養老金基金時需要考慮哪些要素呢?

Superannuation

Uzmanlar superannuation’ın yaşlılığınız için son derece etkili bir tasarruf yöntemi olduğunu belirtiyor. Source: Getty Images

自從最新的聯邦預算案在上週公布以後,絕大多數的媒體焦點往往集中在兩件事上:首先是減稅政策帶來的消費和經濟刺激作用,一級隨之而來的股市大漲;其次是大幅度舉債來支持刺激計劃,導致政府債務創下史上未見的最高水平,到底意味著什麼。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除了減免個稅所帶來的直接利益之外,另一個最值得關心的應噹是預算案花了大力氣推動的澳洲養老金改革方案——自2021年7月1日起,政府將正式施行“Your Future, Your Super”改革計劃,旨在解決噹下養老金系統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併預計將在未來10年間為民眾節約179億澳元。
該計劃中對個人最重要的兩個措施如下:

  • 解決多重賬戶問題,即員工跳槽後,若在沒有指定的情況下,新公司需要向員工現有的養老金賬戶繳納養老金。原有規定下,在員工沒有指明的情況下,新公司會往公司默認的養老金基金中繳費,直接導致大量澳洲人擁有多個養老金賬戶。由於每家養老金都有部分不與資金量掛鉤的固定收入,因此擁有多個養老金賬戶顯然不利——據統計,澳洲約有440萬人擁有超過1個以上的養老金賬戶,其中大部分對其併不知情或了解甚少,直接造成了4.5億澳元的多重收費。
Australia currency on graphs
australia currency on graphs, financial planning and expense report background Source: iStockphoto
  • 加彊養老金基金的透明度和問責,其中除了要求披露更多數據信息和更多規定來保證用戶利益最大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引入了考核機制。新規定要求所有在”MySuper”列表中的養老金(截至2020年6月底共計88支)需要進行年度回報考核,若未通過考核基準,則該養老金需要向所有用戶進行相應的告示;若連續兩年未通過考核,則暫停吸納新用戶,直至超過基準。而且自2022年7月1日起,非“MySuper”列表中的養老金也將開始同樣的年度回報考核。基於基於上述的考核機制,政府將會推出一個養老金比較的系統,羅列包含管理費、回報表現等數據,且保證數據來源更加可靠真實和可比,不受廣告推送等外部因素影響。
雖然這些措施的細則尚不清晰,落實也需要時間,但此次養老金改革無疑是以保護民眾利益為核心,增加民眾退休後養老金餘額為己任。

而對於擁有養老金賬戶的每一個人,這一次的養老金改革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醒,非常值得趁此機會仔細自己對養老金基金的選擇進行一些思考:

首先,你是否擁有多重養老金賬戶,尤其是如果曾經換過好幾次工作的情況下,更需要去查詢一下了。

事實上,澳洲稅局ATO在My Gov頁面上提供了養老金賬戶找回、整合等相關功能,可以幫助您防止多重賬戶,每年浪費大量管理費用,每一分養老金的錢都是自己的,都值得珍惜。

其次,是否嫌麻煩便選擇了企業所默認的養老金基金?有沒有關心過養老金的表現?養老金雖然在退休前無法提取,但依舊是每個人的重要資產,需要重視。

不少養老金不惜花費大量資源與企業合作,目的便是成為企業的默認養老金,以贏得厖大的用戶群體,尤其是距離退休較遠且相關意識薄弱的年輕群體。因此,養老金的品牌、收費、回報、信息披露等等都是需要我們綜合考量的,而非盲目選擇最大的養老金即可。其中,回報顯然是最重要的指標。

由於較長的投資年限,复利的驅使下使得養老金的回報會造成天差地彆的距離。同樣退休的年齡和餘額,交由兩家不同的養老金進行管理,即使是每年僅有1%左右的差距,最終餘額的差值或將來到10萬澳元以上。

最後,養老金的投資策略與方式也值得我們納入考量。年輕群體的啟動餘額較低,但承受風險能力較彊,繼續創造收入的能力也很彊,因此可以選擇風險資產比例較高的投資策略,更多偏向於股票、私募風投等資產。而中老年群體一般建立了一定規模的養老金餘額,但由於臨近退休,其承受風險能力較低,更需要關注退休後晚年生活的保障,此時就可以選擇固定收益、現金等低風險資產比重較高的策略。
噹然,還有不少人選擇自管養老金SMSF,這通常需要考量資金規模是否值得承擔額外的費用,以及如何符合SMSF的監管規定。因為SMSF併不意味著可以進行隨意投資,一旦出現SMSF不合規操作,反而會引髮罰款等損失。考慮到養老金監管規定的特殊性,而且這也是關系到每個人退休後幾十年生活的大事,諮詢專業的稅務和投資從業人員,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作者魏睿昊為SBS特約通訊員、澳大利亞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分析人士,轉載鬚經SBS許可;本文觀點僅代表嘉賓觀點,不能代替理財建議,不代表本台立場。)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關注更多澳洲新聞,請在Facebook上關注SBS Mandarin,或在微博上關注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



分享

Published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