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能致命、由蜱蟲傳播、攻擊犬隻免疫系統的疾病,如今已在澳洲北部「成為地方性流行病(endemic)」。
自 2020 年首次在澳洲出現以來,犬隻艾利希體症迅速蔓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獸醫表示:「這已經是地方性流行病,代表我們永遠不可能將它根除。很多狗因此死亡,這種疾病已經在北部澳洲完全建立起來。」
這種細菌性疾病由受感染的棕色蜱蟲(brown dog tick)傳播,獸醫呼籲狗主人及經過澳洲北部的旅客必須採取預防措施。
誤導性病徵
犬隻艾利希體症是一種由受感染棕色蜱蟲叮咬後迅速傳播的細菌性疾病。
疾病分為三個階段,獸醫指出,首階段症狀通常在感染約兩周後出現,包括:
- 發燒
- 眼睛出現分泌物
- 倦怠無力
- 淋巴結腫大
- 鼻出血、皮下出血
- 體重快速下降
獸醫說:「有些狗會在這個早期階段死亡,但大部分會看似康復並恢復正常。」
然而,第二階段表面症狀消失,極具欺騙性。其實細菌已進入骨髓,潛伏數月甚至數年後再度爆發。
到了第三階段(末期),即使接受治療,大多數狗仍會死亡。
「牠們會因為無法再製造血細胞而失控出血,血液也無法凝固。」
一旦感染,雖然可用大量抗生素治療,但必須越早介入越有效。
「如果你懷疑狗狗有點不舒服,務必立刻帶去看獸醫,越早確診,存活率越高。」
預防疾病的誤解
昆士蘭西北部 Cloncurry 的一間獸醫診所指出,過去一年治療的病例明顯增加。
「我們甚至接到來自更偏遠灣區(Gulf)的狗隻病例,那裡通常監測並不完善。」
由於目前 尚無疫苗,診所獸醫強調 預防極為關鍵:「一旦蜱蟲咬了狗,疾病就可能傳播,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能驅避和殺死蜱蟲的產品,避免被叮咬。」
獸醫建議,狗隻同時使用 防蜱項圈及 口服藥物以加強保護。
在距離 Mount Isa 約 120 公里外的診所獸醫則表示,她過去一年遇到約 30 個病例。
「我相信很多狗已受感染,但飼主根本沒察覺。最好的防範措施是使用能夠在蜱蟲叮咬前就殺死或驅趕它的產品。」
適合於澳洲生存的棕色蜱蟲
棕色蜱蟲廣泛存在於後院、建築物下方、室內甚至野外叢林中。
「這種蜱蟲特別喜歡溫暖天氣,能夠忍受乾旱與洪水,與澳洲環境完美契合。」
目前尚不清楚艾利希體症是如何進入澳洲的。它於 2020 年首先在西澳發現,2022 年傳入昆士蘭北部,如今也已出現在北領地與南澳。
疫情初期,艾利希體症被列為「需通報疾病」,一旦獸醫懷疑病例,必須上報,因此早期數據得以追蹤。
「但當時仍只是冰山一角,因為疾病主要流行於偏遠地區。」
隨著疾病升級為「地方性流行病」,現已不再需要通報。
「因此,實際的感染數字根本無從得知。」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