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國研究專家:COVID-19讓“中國夢”蒙上陰影

澳大利亞中華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葛麗珍認為,COVID-19疫情給“中國夢”的願望帶來了考驗。

A man wears a face mask in Beijing

A man wears a face mask in Beijing, China, on 13 February. Source: Getty Images

上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中華全球研究中心髮布了其年度《中國故事年鑒》(China Story Yearbook),今年的主題為“中國夢”。

這本書的合著編輯葛麗珍(Jane Golley)教授說:“2019年的中國夢包括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為標志的愛國主義和國家力量,還有科技進步——從人工智能到轉基因嬰兒。”

“噩夢則包括香港的抗以活動以及中美關系惡化。”
這本年鑒的主題包括中美經濟體在技術和安全問題上的脫節、對新疆維吾爾族的監視、西藏的城市化以及習近平的“掃黑除惡”行動。

葛麗珍教授說,這些問題未來的髮展將受到COVID-19疫情的重大影響。她說:“作為崛起中的大國,2019年中國的動機很明顯。但是,中國的許多願望現在可能已經被冠狀病毒危機所破壞。”

“與此同時,在危機爆髮後,例如政府控制公民行為的能力等其他方面實際上可能會得到彊化。”

她還指出,澳大利亞經濟過分依賴中國,中國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能力將在未來一年使澳大利亞受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國防專家Brendan Taylor教授在本書中撰寫了其中一個章節,探討了中國日益增大的勢力範圍如何影響該地區的局勢。

他認為,COVID-19可能會給中國外交策略帶來轉變。他寫道:“這包括探究具體問題以評估反應併寀取相應行動,例如提供獎學金、基礎設施建設援助或髮出邀請改善關系等。COVID-19的額外影響可能會成為中國外交手段的轉折點。”

中國對新冠病毒COVID-19危機的處理受到國際質詢,澳大利亞政府則要求對此進行獨立審查。外長佩恩(Marise Payne)在週日呼籲成立調查機制,對疫情源頭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疫情應對進行調查,併表示對中國透明度表示嚴重關切

中國方面在週一駁斥了這一說法,“對此表示嚴重關切和堅決反對”。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聚會最多兩人葠與,除非您是與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認為已感染了這種病毒,請致電您的醫生,請勿直接前去就醫;或者您可致電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難或遇到緊急醫療事故,請致電000。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向澳大利亞多元社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language/coronavirus

更多信息前往聯邦衛生部網站,您同時可以收藏該網站關於COVID-19的中文信息專頁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澳中國研究專家:COVID-19讓“中國夢”蒙上陰影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