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同行自殺、失業 奶農推「公平乳業」標籤自救

由於本地牛奶價格持續低企,令許多奶農要承受巨大壓力,昆州就奶農發起一個自救的運動,鼓勵消費者只購買貼上「Fair Go Dairy」(公平乳業)標籤的牛奶。

Maleny Dairies

Source: Maleny Dairies

從事該行業已達50多年,亦是家族中,第四代經營牧牛生意的布拉德利(Joe Bradley),向SBS新聞部表示,他一直見到整個行業正面臨崩潰。

布拉德利話,新一代農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因為他們的父親及祖父,經營農業多年都捱得過,但對他們的一代,卻無以為繼,布拉德利則指出,並非他們特別失敗,而是乳業目前面對一個極差的系統,令他們賣牛奶的收入,比20年前少得多。

牛奶價格低廉,加上近年昆州出現毀滅性的干旱,令許多農民無法生存,自2000年以來,昆州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奶農,要被迫轉行。
種種困境有時不僅在經濟上為農民造成損失,也會構成精神上的打擊。

布拉德利指,雖然他並沒有確實的數據,但據他所知,國內乳業同行中,因受經濟打擊而自殺的人數,比大眾想像的要多,情況十分可怕。

他自已也會不時感到情低落,「試過早上醒來後,滿腦都充滿『如何支付下一張飼料賬單,或今日可以如何渡過?』等疑問。」

於是,布拉德利決定想辦法自救,他與昆州的一群奶農,正開展一個名為「公平乳業」(Fair Go Dairy)的運動。

該項運動由昆州政府資助進行,如果乳製品品牌或加工商,可以證明,他們向農民支付的牛奶價格,不低於每公升73仙的價格,證明其產品是公平,及可持續發展,其產品就可在貼上印有「Fair Go Dairy」的特殊標籤,令購物者容易辦認出參與計劃的牛奶品牌。
Fair Go Dairy
The logo will appear on dairy products from March. Source: Supplied
策劃活動的昆州奶牛養殖者組織,希望透過計劃,讓消費者認出向奶農支付合理牛奶品牌,從而令消費者有更大的議價能力,自行選擇是否去改變目前市場出現的壟斷局面。

包括布拉德利在內,不少奶農對該項運動,都寄予厚望。「運動是我們的最後希望。」布拉德利指,「乾旱已經非常可怕,如果運動都失敗,我們將連最後希望亦幻滅。」

該運動原定於1月26日先於昆州展開,但由於該州最近的林火危機,主辦方出於對同行的尊重,決定將運動已推遲至3月。

活動的另一名代表特里斯亦表示,大火帶來毀滅性影響,正正表明這場運動有重要性,他更指出,他們有意於今年年底,將計劃推廣至全國范圍。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