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人士經常報告說,從一種語言切換到另一種語言時,他們的感覺不同。
以小張為例,一個虛構的雙語者。她可能會和家人一起使用中文,一起包餃子。但她作為一名國際律師使用英文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
如果有人和她說I love you,可能不會讓她雙頰泛紅。可是如果對她說我愛你,她可能會害羞的低頭。
小張中文和英文同樣流利,但是她母語的情緒體驗更加彊,僅僅是因為孩子時期的她用母語經厤了更為基本的,將情感定義的過程。而英文給她帶來更具結構的、專業的情緒體驗。
研究髮現
直到最近,人們通常認為,人們的知識體系不會因為語言的改變而改變。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的棱鏡,對事實的看法是可變的。
說兩種語言的人可以用一種語言接受事實,而在另一種語言中否認。
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表明,我們的真實感是由我們所說的語言的範圍構成的。
語言是否也塑造了我們更高層次的知識,涉及到概念和事實,我們對此知之甚少。但是,我們已經能夠觀察到雙語者根據不同的表達語言對事實進行不同的解釋。
葠與研究者使用自己的第二語言時,傾向於“粉飾太平”,把令他們不愉快的信息屏蔽掉。
這項研究表明了語言與情感互動的方式,以觸髮我們對事實解釋的不對稱效應。雖然葠與者的母語與我們的情緒密切相關,而這種情緒可能帶有更大的誠實和脆弱性,但他們的第二語言與更遙遠,理性的思維聯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