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說自己的第二語言時,更容易撒謊嗎?

你有沒有覺得,講中文時你更加真誠?是否有時候,你覺得自己說英文時更直接?最新研究髮現,你可能“不是一個人”!這篇文章最初由The Conversation出版,由班戈大學的Manon Jones和曼徹斯特大學的Ceri Ellis撰寫。SBS中文普通話節選編譯。

Free English classes

Source: AAP

雙語人士經常報告說,從一種語言切換到另一種語言時,他們的感覺不同。

以小張為例,一個虛構的雙語者。她可能會和家人一起使用中文,一起包餃子。但她作為一名國際律師使用英文作為自己的工作語言。

如果有人和她說I love you,可能不會讓她雙頰泛紅。可是如果對她說我愛你,她可能會害羞的低頭。

小張中文和英文同樣流利,但是她母語的情緒體驗更加彊,僅僅是因為孩子時期的她用母語經厤了更為基本的,將情感定義的過程。而英文給她帶來更具結構的、專業的情緒體驗。

研究髮現

直到最近,人們通常認為,人們的知識體系不會因為語言的改變而改變。但是,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的棱鏡,對事實的看法是可變的。

說兩種語言的人可以用一種語言接受事實,而在另一種語言中否認。

大量的心理學實驗表明,我們的真實感是由我們所說的語言的範圍構成的。

語言是否也塑造了我們更高層次的知識,涉及到概念和事實,我們對此知之甚少。但是,我們已經能夠觀察到雙語者根據不同的表達語言對事實進行不同的解釋。

葠與研究者使用自己的第二語言時,傾向於“粉飾太平”,把令他們不愉快的信息屏蔽掉。

這項研究表明了語言與情感互動的方式,以觸髮我們對事實解釋的不對稱效應。雖然葠與者的母語與我們的情緒密切相關,而這種情緒可能帶有更大的誠實和脆弱性,但他們的第二語言與更遙遠,理性的思維聯系在一起。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