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維州與江蘇的科技與創新研發協議,據報因涉損害國家安全而被澳洲聯邦政審查中。
- 專家認為,政府在審視中國的合作項目時,要考慮到中國近年的軍事意圖。
- 有受惠協議的研究所則表示,中國有龐大資源以共同研究「大科學」的項目。
報道引述兩個聯邦政府的消息來源稱,該份《維州江蘇科技與創新研究及發展計劃》協議,被聯邦外交部列入可能違反澳洲國家安全的協議清單中,將與清單中其他協議一併被政府仔細審查。
國會本月初通過立法,容許聯邦政府取消各州、地方政府或大學與外國簽署損害國家安全的協議。
READ MORE

維州「一帶一路」協議或廢除 北京:勿歧視性執法
國防部中國分析部門前主管Paul Monk表示,江蘇協議讓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企業,可取得澳洲的知識產權,澳洲當局審視它時,應該考慮到中國官媒所報道、其國家主席習近平近來顯露出來的意圖——為打勝杖而不斷增強軍工實力。
它們快速成長高科技軍事行業,牢固地結合了私企和中國政府(部門)。這份協議必須在這個背景下審視。
「這個協議受到中國政府宣傳,很可能是我們可以提供一些它們想要的東西,否則他們便會自己做。所以我們必須問:我們拿了甚麼(知識產權)出來是它們正尋求的?」
該份協議連結了維州和江蘇的企業和大學,並支持相關的澳洲人到江蘇做有關於創新行業的研究和發展,例如先進製造業、航天工業、生物科技業、醫學行業、資訊與通訊科技行業、環保業等。
在之前兩輪的計劃,澳洲多間企業和機構獲得資助,包括澳洲科學研究組織(CSIRO)研究製造業和材料科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研究乙型肝炎療法;Deakin University研究礦業廢水的膜分離技術;Swinburne University研究混凝土立體打印技術;墨爾本大學研究有機肥料;Monash University、Deakin和墨爾本大學及Burnet Institute研究量子訊息科技。
協議的計劃指南列明,研發項目完成後,中國和澳洲雙方都會獲得現有和新的知識產權。
READ MORE

報告:中共利用本地團體搜羅澳洲人才技術
Monk說,與英美等盟友有類似研發協議並無問題,因對方是私人企業還是政府部門是很清楚的,「任何認為中國是正常、開放、自由市場經濟的觀念都是妄想。這是軍國主義、重商主義的國家,其(戰略)產業歸政府所有,旨在增強軍事實力。」
不過,有份與江蘇合作研發能即時診斷新冠病毒等疾病的檢測工具的Burnet Institute,其副總監David Anderson表示,它們與對方的協議確保了基礎專利不會因為項目而被轉移。
他又說,維州與江蘇的計劃為維州機構提供重大的利益,Burnet Institute的中國合作伙伴會獲得項目的一成財政利益,對最終產品不會有擁有權。
Anderson稱,中國大學和企業較任何國家有更大能力去做資源密集的「大科學」研究,例如基因組測序和X光晶體學;而澳洲人雖然精於創新,但缺乏相關經費,「我們與中國做的一切,都關乎增加兩國工作的價值。」
西方國家近年一直擔心中國利用共同研發項目來取得別國的知識產權。美國知識產權委員會2017年估計,中國盜取知識產權令美國每年損失2,250億至6,000億元。 這亦是美中兩國貿易糾紛的核心部份。
美國政府有份資助的澳洲策略政策研究所,其研究員Nathan Attrill表示,今次事件顯示了與外國的協議中「隱藏」和高技巧的條款可引起重大風險,「可能在5年前,這種協議更普通,但現在這些協議正受更多的審查。」
「澳洲方面有點天真,希望純粹是達成協議,澳洲大學業界方面尤甚。」
維州政府發言人表示,與江蘇的協議是「關乎創新和為維州人創造就業」,「我們期望聯邦政府(為我們)向中國和所有貿易伙伴提供有力的代表,並支持我們所有出口商。」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