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決定經過了一連串具競爭性的評估過程以及專家和國防部的諮詢認可。
總理特恩布爾表示,法國的邀約代表了符合澳洲獨特需求的最佳實力,“這是我們海軍的大日子,是澳大利亞21世紀經濟的重要一天,是我們未來就業的重要的一天”。
澳大利亞計劃建造12艘潛艇,更替目前六艘老化的柯林斯級潛艇,合約總值500億元。目前海軍的六艘柯林斯級潛艇將於下個十年中期退役。
在三家競標者中,法國國防造船方DCNS提出了一種專門為澳大利亞海軍設計的短鰭梭魚級潛艇。三菱重工領導的一個日本集糰則提出打造蒼龍(Soryu)級潛艇,該潛艇目前為世界上最大的常規動力潛艇。德國的ThyssenKrupp海洋系統則力推建造89米長的214型潛艇,這是德國海軍的一種常規動力攻擊潛艇,也是目前國際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潛艇建造項目預計將在澳大利亞制造2800個就業崗位,“這個潛艇項目可以讓澳大利亞工人,用澳大利亞的鋼鐵,打造澳大利亞的潛艇,就在我們今天所站立的地方”,特恩布爾指出。
他說,先進的制造業科技和技能對於澳大利亞經濟的未來至關重要。
澳大利亞國防部長佩恩表示,潛艇對於澳大利亞的國防安全是很有必要的,“這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是一個基於海洋的貿易國家,我們的國家和經濟安全與我們區域的海洋環境相關”。
反對黨領袖比爾.肖頓此前表示,下一代潛艇應該“從第一天起”就在澳大利亞制造。他說:“工黨承諾在澳大利亞建造、維護和保留我們的潛艇。”
由洛伊研究所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澳大利亞人希望能在澳大利亞本地建造新一代的潛艇,即使造價更貴。
這項調查顯示,僅有26%的人認為應該以儘可能最好的價格打造這12艘新潛艇,即使是在海外建造。而70%的人只希望主要能在澳洲制造潛艇,即使造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