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難民到傳媒高層——許敏慧對SBS的期許

在許敏慧(David Hua)加入SBS管理團隊成為聲音及語言內容(ALC)總監之前超過30年,這個多元文化廣播電台曾是他的「每日煩惱來源」。

David Hua

David Hua, Director of Audio and Language Content Source: SBS

要點:

  • 自小是SBS電台忠實聽眾的許敏慧,最近當上了這家公共廣播傳媒的聲音及語言內容總監
  • 他負責監督新推出的數碼平台SBS中文,這平台包含和建基於現有的普通話和廣東話語言服務
  • 許敏慧希望,透過新平台幫助一般民眾了解澳洲和中國之間的關係,還有澳洲對華人的認知

曾在澳洲廣播公司(ABC)不同崗位工作超過15年的許敏慧,接受《雪梨晨鋒報》專訪時表示:「當年我還是個小孩子時,非常好動,只想跟父母一起玩耍。可是每到下午3時,他們都會停下來,收聽SBS電台的越南新聞,那真是令我沮喪。」

在越南出生,許和家人經香港以難民身份來到澳洲,先住在新州小鎮Temora,最後定居雪梨。由於父親的華人血統,許能說流利的普通話、廣東話,還有英語和越南語。成長之後,他成為了SBS電台的忠實聽眾——現在這個電台由他主管。

許也負責監督新推出的數碼平台「SBS中文」。這個平台包含和建基於現有的普通話和廣東話語言服務。

SBS中文在今日(2月12日)正式推出,它獲得額外每年200萬元撥款來支持運作,提供文章、聲音和短片,亦有突發新聞、疫情資訊、人物專注,以至有關食物的故事。
澳洲是超過120萬名華人的家,包括超過50萬中國出生的人。SBS中文自然以這些讀者為目標,但它很多內容也會由普通話和廣東話翻譯為英文和其他語言。

許敏慧同意工黨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的一項評估。後者在2008年形容,中國的崛起是本世紀最大的故事之一。
Kevin Rudd In Conversation With Stan Grant
Former Australian Prime Minister Kevin Rudd. Source: Getty Images
許說:「我們希望幫助一般民眾了解澳洲和中國之間的關係。」

「我們希望對華人思維方式有更好的理解,包括中華文化、語言和幽默。當我說我想增加澳洲對華人的認知時,不只是說語言,還包括理解某種敏感情況。」

SBS電台在1975年開始廣播時,一開始只有3個月的牌照,它的明確目標就是向民族社區宣傳Medibank的全民醫療保健計劃成立。45年後,SBS的電台、電視和網上平台,在以接近70種外語傳達新冠病毒疫情和疫苗資訊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許舉出SBS旁遮普語(Punjabi)組最近做的一些報道,便是他希望看到更多的內容。該組記者在長達一年的調查中,發現包括小麥、米和嬰兒產品等進口食品,包含了令人震驚水平的禁用物質,不適合人類食用。這些報道由旁遮普語翻譯為英文和其他語言,並在SBS電視、電台和網上等多個平台發表。

許說:「它實際上改變了本國對調味香料的標籤方式,保護了所有澳洲人的健康。」

他認為,SBS中文的成功將取決於它能否取信於讀者,「有些成員表示摸不著頭腦說:『你向政府拿了錢,為何政府不能命令你怎麼做?』此外,他們對於澳洲這充滿活力的民主國家向SBS等機構投資,感到很雀躍。」

「我看到SBS對我家人有多珍貴,我希望SBS對本國的所有多元語言的用戶來說也是同樣珍貴。」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從難民到傳媒高層——許敏慧對SBS的期許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