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將於當地時間星期三(24日)正式通車,全長 55 公里,連接香港、珠海、澳門,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同時,大橋亦是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高的跨海橋樑。
「龐大的建築」
港珠澳大橋全長 55 公里是一項破紀錄的工程,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及隧道系統。中國官方媒體表示,大橋總共使用 42 萬噸鋼材(足以建造 60 座艾菲爾鐵塔)及總面積達 108 萬立方米的混凝土。
大橋的設計預料可使用 120 年,並能承受時速達每小時 120 公里的颱風。
「上橋下海」
港珠澳大橋非典型的「起伏結構」旨在保持珠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重要航道。當地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港口。
大橋的西端由珠海出發,與澳門相連,並以長達 29.6 公里的橋樑跨越珠江三角洲海域。大橋以三座斜張橋橋搭抬高,高度足以讓大型船隻由橋底經過。隨後道路開始向水底伸延,進入一條 6.7 公里長的隧道,令大型貨櫃船得以在海面上通過。道路其後再一次伸出水面上並連接大橋南端的目的地 - 香港。
大橋開通以前,珠海、澳門、香港三地居民可乘搭渡輪穿梭各地,因此有批評者認為興建費用高昂的大橋實屬浪費。有工程師反駁,指大橋將大大縮短行程時間;香港至珠海的行程時間將由四小時縮短至 45 分鐘。但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駕駛汽車使用大橋。只有富有人士或有政治聯繫的人才能駕駛私家車駛經港珠澳大橋。
持有粵港兩地汽車登記(粵港車牌)人士,當局將發出一萬個通行許可證;而澳門駕駛者的配額則只有 300 個。申請人亦須符合相當嚴格的標準,如必須為部份中國政府機構的成員、有向中國政府繳納稅款,或向華南地區的慈善組織捐贈至少 500 萬元人民幣(約值 72 萬澳元)。

An aerial view of a section of the 55-kilometer-long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Source: AP
犧牲工人、威脅海豚
港珠澳大橋自 2009 年開始建造,期間工程受到延誤、法律挑戰及超支等問題所困擾。
根據當局估算,自 2011 年起已有九人在施工期間死亡,而三名實驗室技術人員亦因在進行混凝土化驗期間干擾實驗結果而被判囚。但香港媒體稱,相信死亡人數應較官方公佈為多,估計總人數至少有 18 人。
此外,環保倡議者亦警告指,這座橋將對珠江口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構成毀滅性影響。但中國當局表示,他們已經採取措施避免擾亂海豚最活躍的地區。
中國當局未有公佈大橋的總成本,但香港政府所支付的費用卻在近年不斷上升,觸發納稅人非常不滿。
錄影監控
中國一直都會使用閉路電視錄影鏡頭及其他技術監控中國公民。港珠澳大橋亦不例外。據香港媒體報道,假如巴士司機在駕駛期間連番「打呵欠」,特別攝錄鏡頭便會即時通知當局。同時,當局亦會監察其血壓。
靠左又靠右
香港和澳門的交通法律要求司機靠左行駛,但中國大陸的交通規則正好與之相反。
由於這座大橋被視為是中國領土,所以司機在大橋上開車必須靠右行駛。大橋在靠近香港的部份有特殊的轉換通道設計,司機將在這裡轉換成靠左行駛。

Li Xi, Secretary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peaks during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world's longest cross-sea bridge. Source: AP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