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部長伯明罕(Simon Birmingham)今日(12月21日)表示,獲得財政預算案660萬元撥款後,外交及貿易部正式展開可行性研究,了解澳洲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冰島、列支敦士登、挪威和瑞士)和以色列展開自由貿易談判的好處。
這些澳洲企業以有競爭力的條件,向中國消費者提供高質、安全和可靠的產品和服務,卻受到針對,是不公平、不公正和無理的。
由2018年起擔任貿易部長、內閣改組後將只保留金融部長一職的伯明罕說:「遇上這些困難很容易悲觀,甚至屈服於挫敗,但我們應該抱持相反的心態。如果我只給予一項建議,那就是繼續與世界接觸。」
除了研究開拓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和以色列市場外,澳洲政府亦正已尋求與英國和歐盟達成貿易協議。
在去年,澳洲和以色列的商品貿易總額達11億元,澳洲與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國家的達到94億。來自瑞士的投資更高達560億元。
伯明罕說:「(澳洲)每5個工作便有一個依靠貿易,而最近與中國的貿易糾紛,改變了一些澳洲企業的風險。我們繼續研究向它們提供更多選擇和在世界上更多做生意的市場,是很關鍵的。」
他又否認澳洲只有中國或鐵礦市場。他說:「近年我們與以色列在多個行業的貿易有所增加,包括先進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如果最終實現,這些協議將確保澳洲的協議幾乎涵蓋所有民主和經合組織的先進市場經濟。」
伯明罕預料,澳洲與歐盟和英國的自貿協議,以及與拉丁美洲的太平洋聯盟協議,將會在明年內完成。他又強調與印度加強合作的重要性,指出它是澳洲新興的大市場;澳洲亦可透過海灣合作委員會,跟中東國家促進貿易聯繫。
「協議必須在商業上有意義。所有合作伙伴都應該知道,在談判協議時,我們絕不會犧牲大幅消除扭曲貿易的關稅、配額和其他非關稅壁壘的雄心。」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