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三個星期,澳洲的人口將來到2500萬的里程碑。澳洲從二次大戰之後到現在,人口數一直都是穩定成長中。2500萬這個數字並不突出,因為即使是台灣如此蕞爾小國也有2350萬人。因此,澳洲的2500萬人看起來並不驚人,但居住在澳洲各大都市的你我,多少都對持續成長的人口有感:越來越擁擠的火車/電車,越來越競爭的就業機會,越來越難進入的托兒所。
到底澳洲政府對這樣的人口增長,是否做了周全的準備?
答案是否定的。

Number of people living in Australia's capital cities has grown almost three million in 10 years. (AAP) Source: AAP
事實上,澳洲對於人口數的預測一直以來有很大的偏差。澳洲人口在過去的20年間成長了三成。1997年底,澳洲的人口僅有1850萬。澳洲統計局(ABS) 在1998預估,全國要到2035年人口才會增長到2350萬。四年前的今天,全澳的人口早已超過這個數量。預測與現時整整差上20年。如此失準的預測自然嚴重影響了許多相關政策與配套的建設。
失衡的城鄉規劃是個重要的關鍵。澳洲擁有幾乎是全世界最高比例的都會人口,全國有90%的人住在都會區。放眼全球,除了新加坡,比利時,科威特等發達小國,極少數占地遼闊的國家有超過九成的都會人口(智利與巴西例外)。這樣的發展不是巧合,而是澳洲錯誤的城鄉規劃所致。
約一世紀前,全澳僅有不到4成人口住在大都市,許多城鎮都有許多初級與次級產業。1970年代之後,澳洲逐漸減少對鄉村的建設。受到新自由主義強調市場機制與講求效率的影響,政策開始鼓勵人們搬往都市中,當時政府深信如此一來,對軟硬體設施的投資似乎更有效率。幾十年下來的結果,就是人口大量的集中在幾個大都會中,而非都會區則普遍缺乏工作機會與完善的產業,許多基本服務例如教育與醫療也是相對匱乏。
不均衡的區域發展也讓各個省份對當前所謂”人口增長”這議題有不一樣的看法。南澳州州長就表明,南澳亟需更多技術移民與國際學生搬到該省,以發展當地經濟。以2017來說,維多利亞州每26天就有1萬新移民(當然主要聚集在墨爾本),但南澳州全年只有1萬名新移民。極度不平均的人口流動自然對大城市,特別是雪梨與墨爾本,造成極大壓力。

The Outback Source: Elio Loccisano
這幾年雪梨與墨爾本的硬體建設都在苦苦追趕兩城區迅速膨脹的人口,但是這些硬體建設往往缺乏遠見,而使兩城的都市規劃更顯窘迫。以雪梨為例,頗多爭議的Westconnex工程不但金額龐大(且不斷超支),更是粗暴的截斷許多具有歷史意義的住宅區。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工程無法解決雪梨日益嚴重的交通堵塞。
許多研究都證明,興建再多的道路永遠都不會不會解決塞車,唯一的長久之計是改善大眾運輸系統。亞洲許多城市例如香港與台北,都以優良的地鐵/捷運聞名,不但路線廣泛與班次密集,捷運與地鐵週邊的轉乘配套也很便民。另外,設計一個尊重行人與自行車騎士的城市也可以舒緩都會區龐大車潮,但以雪梨來說,當前自行車道的規劃仍差強人意。
再看看墨爾本,很難想像一個服務500萬居民,每年近4000萬旅客數的機場竟然沒有來回市區的火車/電車所有進出機場的交通僅依賴一條高速公路。相比之下,倫敦的希斯洛機場早於1977年 (當時服務客數每年還遠低於3000萬人次)就已將地鐵延伸至機場。更難以置信的是,目前聯邦與州政府對機場捷運/電車也沒有規劃。澳洲缺乏遠見的都市規劃可見ㄧ般。

The long-awaited widened M4 motorway in Sydney's west has officially opened. (AAP) Source: AAP
澳洲政壇不乏操弄人口議題的政客,有些人更以人口爆炸之名而藉此提議提高對海外移民的限制,先不論海外移民對澳洲過去數十年的經濟繁榮貢獻良多,這樣的言論其實模糊了焦點。事實上。澳洲的人口增長從來都不是問題所在,真正的問題在於失準的人口預測,錯誤的區域發展政策以及缺乏遠見的都市規劃。
聲明:
作者Zoe Wang,博士,墨爾本大學亞洲研究所研究員,環境問題專家
以上為嘉賓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