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期二晚上,大家抬頭望向夜空可能留意到,一輪特別明亮、特別大的月亮高掛天際。
那是今年的第一個超級月亮(supermoon),又被稱為「豐收月(harvest moon)」——因最接近北半球秋季、南半球春季開始的滿月而得此名稱。
這個名稱源自古時候的農業時代,當時北半球的農民依靠月光在夜間收割作物,而秋季通常是收穫最繁忙的時節,因此這輪滿月對農民特別重要。
什麼是「超級月亮」?
月球繞地球的軌道並不是完美的圓形,而是橢圓形。當滿月恰好出現在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位置時,它就會看起來比平常大約10%,這就是「超級月亮」。
月球繞地球一圈大約需要27天,期間會到達距離地球最近的點(約 36.3萬公里)和最遠的點(約 40.55萬公里)。
超級月亮並不常見,每年只有幾次。今年剩下的兩次將分別出現在11月5日與12月4日。
斯威本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天文學家巴頓(Adam Batten)解釋,超級月亮每年都會一對出現,這是因為地球繞太陽的軌道與月球繞地球的軌道位置關係所決定。
「由於地球的軌道在每個月之間變化不大,通常會連續出現幾次超級月亮。
如果某個月有超級月亮,那它前後一個月也很可能會出現,因為位置差異不大,所以看起來都會比較大。」
除了照亮夜空外,超級月亮也會對地球的海洋產生實際影響。
巴頓說:「月亮與海潮息息相關,當月亮更接近地球時,潮汐影響就會更強。」
滿月時潮汐通常會較高,而在超級月亮期間,潮汐甚至可能更大。如果在合適的情況,就會出現所謂的「王潮(king tide)」,指的是一年最高的潮汐。

在倫敦看到的超級月亮。 Source: Getty / Dan Kitwood
「滿月」是什麼?
巴頓解釋,月亮的不同階段其實是月球在地球周圍不同位置的結果。當月球位於太陽的正對面、地球居中時,太陽光照亮了整個面向地球的一側,這就是「滿月」。相反,當月球與太陽在地球同一側(太陽-月球-地球的排列),月亮幾乎不被陽光照亮,這就形成了「新月(new moon)」。
「沒人提的微月亮(micromoon)」
所謂「微月亮(micromoon)」是超級月亮的相反,當月球位於距地球最遠點(遠地點)時出現,看起來會明顯更小。
巴頓指出,這現象大約會出現在明年三月。雖然視覺上不如超級月亮壯觀,但卻有利觀星。
他指「沒人談論微月亮,真是可惜,但其實它對天文觀測更有利。月亮對很多天文學家來說其實不容易,劃破不少晚上,因為滿月太亮,遮住了大量星星,使地面觀測變得困難。所以我們其實更喜歡月亮越暗越小的夜晚。」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