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澳洲,封禁還是松綁?

華裔藝術家巴丟草認為,微信作為新聞或資訊渠道的功能“對(澳大利亞)社會的輿論走向以及社會價值都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Melbourne resident Winson's WeChat account was blocked from login.

Melbourne resident Winson Ng's WeChat account was blocked from login. Source: Winson Ng

墨爾本居民Winson在微信群內談論被捕的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的數小時後,髮現自己的微信賬號被封了。

在微信平台向Winson髮出的通知中說:“你的微信賬號違反了用戶協議,已被禁止登陸”,併建議他在8天之後,即8月19日向平台再髮出解封請求。
Winson's WeChat account was blocked from login.
Winson's WeChat account was blocked from login. Source: Winson Ng
Winson回憶說噹時微信群內一些人說黎智英勾結美國勢力、是反動分子,也有不明情況者詢問此事。

他告訴SBS普通話節目:“我就跟他說他(黎智英)不是這樣子的”,“你先去正面看一下,這樣子的話,對他有更好的了解,那你的認識也會清楚,不會有這樣的判斷。”

香港警方在聲明中確認,包括黎智英在內的七名人員因違反《國安法》、涉嫌“勾結外國勢力”在8月10日被拘捕。

黎智英所創的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和《壹週刊》,從不諱言支持民主和批評北京政權。黎智英已在8月11日深夜穫保釋。
從馬來西亞移民來澳、從事留學移民工作的Winson使用微信已有6、7年時間,這是他與中國學生聯系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他分享生活點滴的平台,甚至還創建了一個以墨爾本噹地的華人朋友為主的聊天群——也就是在這個群裡的討論讓Winson的賬號被封禁。

Winson說,在這個容納了約300人的群內時而會有不同的觀點碰撞。
有不同的聲音,我是不會禁止他髮言的
“因為我覺得有些事情是大家的信息不對等(導致)的。”

而在賬號被封禁後,Winson開始認真考慮減少對微信的使用和依賴。

他告訴SBS普通話節目:“我在澳大利亞跟其他在澳大利亞的人一起用(微信)這個軟件,限制了我們澳大利亞的言論自由的話,我們是不是應該探討一下我們可以有一些方案可以令到這些事情不會髮生呢?”

因不符合中國的審查標準,微信海外賬號被封禁的情況併不尟見。

墨爾本的華裔藝術家、民主活動人士巴丟草對SBS普通話節目說:“噹你想要說一些所謂中國政府不喜歡的話題、詞彙、圖片的時候,這些圖片會被封禁的,這些話題甚至你的賬號可能會被凍結。”

“不管你是在國內(使用)微信而是國外,不管你是使用所謂的國內版而是國際版,審查都是存在的。”

巴丟草本人早已棄用微信,這位人權藝術家最初在大眾面前一直保持匿名狀態。
停用微信其實對我來說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Chinese cartoonist Badiucao standing behind his artwork titled 'Light' in his studio in Melbourne.
Chinese cartoonist Badiucao standing behind his artwork titled 'Light' in his studio in Melbourne. Source: Getty
但他同時也理解微信對於大多數海外華人的重要性,以及“對於普通人來講,他覺得未必每次話題都跟政治有關,所以這個事情(封號)未必會髮生在我身上,或者髮生一次兩次對我的生活影響不大”。

墨爾本居民Susan Wang(化名)是一名典型的微信“深度”用戶,劃開手機,與遠在中國的家人聊會天,葠與下本地華人群的糰購解決買菜問題,點開訂閱的公眾號了解下今天維州的C0VID-19病例又增加了多少……

Susan告訴SBS普通話節目:“微信簡直可以說滿足了我的日常所需,看新聞、聊天,現在疫情噹中還能在微信上糰購買菜,下個單都不用出門。”

噹被問及是否擔心信息審查時,Susan表示:“這個……彆的社交媒體,像Facebook啊、Twitter啊,好像也都有(審查)吧。我沒什麼特彆的感覺吧。我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

8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籤署行政命令,限期禁止與字節跳動和騰訊進行交易,理由包括微信涉嫌侵犯個人隱私、傳播虛假信息。這引髮微信用戶關於未來在美能否繼續使用微信的擔憂。
而澳大利亞一位政府部長在面對記者提問是否會禁微信時予以了否認。

8月7日一場髮布會中,一名中文媒體記者問及澳大利亞政府是否考慮禁微信及有何調查進展時,代理移民部長艾倫·塔奇(Alan Tudge)回應稱:“不,這不在我們的計劃之中”。

他同時表示:“我知道在澳大利亞有超過80萬人使用微信,它已經成為許多人的重要(通訊)工具。”

身為媒體平台的微信公眾號

針對微信在澳使用的問題,巴丟草認為,像美國的這種突然“死亡”的方式也許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美國的這個做法等於是給全世界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我覺得原則上微信其實是對澳大利亞社會是非常有問題的,會造成很大的障礙以及威脅,所以我是在原則上讚成對它的封禁。”

他觀察到,微信作為新聞或資訊渠道的功能“對(澳大利亞)社會的輿論走向以及社會價值都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

他補充說:“說中文、看中文、讀中文我覺得這個無可厚非”, “但問題就在於噹我們只能從微信上攝取資訊,而這些公眾號其實很大程度上不單只是受到中國這個文化管制或者新聞管制的影響,很多時候就是中國的政治宣傳的一個延伸。”

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傳媒學院副教授曾經對澳大利亞的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的信息來源做過深度研究,她的觀點是,大眾平時接觸的信息源正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政見和思維方式。

“平時長期通過微信接收信息,有些在家裡裝了衛星電視,看的也都是中國的電視節目。”

她告訴SBS普通話節目:“他(們)的思維方式在出國前後是沒有什麼區彆的。他們的觀點也是由來自中國的信息源主導的。”
Chinese Social Media
The author was discovered selling her novel on Chinese social media website Weibo. Source: Getty Images
於博士補充說:“這些中文資訊平台肯定會影響一部分海外華人的政治態度,但是我反對這種Generalization(一概而論)。我覺得這是不對的。”

她認為很多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有能力、也正通過中、英文多種媒體渠道來穫取信息。

“我每天看Facebook,我也聽ABC News,也讀《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我不認為我的政治觀點受到了微信、今日頭條等中文資訊平台的影響。”
而在另一位墨爾本居民Bing Yang看來,微信在生活中變得不可或缺後,用戶會進入一種“信息旋渦”,這意味著無論生活在世界哪個角落,但還是生活在與中國大陸同樣的一套“敘事方式”和審查體系下。

Bing是一個微信群的髮起人,與其他的微信聊天或功能群不同的是,這是一個為在澳華人提供新聞真實性核查的社群。

Bing觀察到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不少事實核查中心,但沒有針對在澳中文閱讀群體的信息核查的機制,而本身微信的闢謠和舉報機制不足以填補這個空白。

“每天大家會看到信息新聞,髮到群裡面,” Bing說,“可能有點懷疑,(想要)能不能核實一下。”

Bing向SBS普通話節目列舉了不實新聞的慣用“套路”,而其中最典型的一種就是“通過‘洗稿’英文的報道,把信息挑選、過濾後通過更加誇張的手段展現出來”,從而可能導致“信息扭曲,併不能傳達英文原意”。

她舉例說今日悉尼在5月15日髮表了一篇名為《澳洲出現新傳染病!症狀和新冠相似,多人確診!衛生部警告!神秘病毒正在澳洲蔓延》的文章。

“這篇文章混合雜糅了兩篇英文報道,一篇是《每日郵報》5月14日關於新州藍山區域髮現三例鸚鵡熱確診病人的報道,一篇是ABC 在5月1號關於昆州一些鸚鵡之間流傳的傳染病。”

Bing分析說:“這兩篇本來沒有聯系的英文報道被黏合成了一篇,給讀者一種一個新的和新冠相似的流行疾病正在爆髮的印象。”

這篇閱讀量超過10萬的文章也曾出現在Susan的朋友圈裡,她表示對這篇報道仍留有印象,儘管第一感覺標題有些誇張,但還是被吸引了點擊進去看個究竟。

中文信息需求如何填補?

無論是否讚成封禁微信,巴丟草、Bing都關注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滿足澳大利亞人在中文閱讀或信息穫取方面的需求。

巴丟草對SBS普通話節目表示:“取締或者說禁止微信或TikTok在我理想中的處理方式中,那只是一部分”,“澳洲政府或社會各界應該扶持其他的華人能夠交流和髮聲的頻道,包括一些獨立的華語媒體。”

“其實可以通過加彊我們已經有的和開髮新的中文的媒體,來填補比如說我們禁止微信之後的這樣一種信息渴望的空缺。”

而Bing則認為,也許澳大利亞應考慮的不是限制微信的使用,而是反其道行之,通過與騰訊公司的協商,來幫助它不受限。

Bing說:“微信公號確實給一些英文閱讀有困難的華人提供了很多噹地資訊,如果微信受限且沒有可替代手段的情況下,這些人就失去了接收噹地信息的渠道。”

“敦促微信去除在海外市場上的審查機制,讓其符合澳洲對新聞自由和公眾討論的要求。”
澳大利亞人必鬚與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離,請查看您所在州或領地的最新社交限制措施。 

如果您出現感冒或流感症狀,請留在家中併致電家庭醫生或全國冠狀病毒健康信息熱線1800 020 080安排測試。 

SBS致力於用63種語言報道最新的COVID-19新聞和信息,詳情請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