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C中級中文高考:用評分標準取代標準答案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books.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books. Source: YouTube: NSW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許多華人家長往往過度重視孩子的分數。一個很形象的例子就是:“孩子把99分的考卷拿給爸爸看,爸爸問道:那另一分跑去哪裡?”。這樣的思維往往影響了我們孩子對分數的看法。

筆者在教書的生涯中碰過不少為了一、兩分而跟老師爭得面紅耳赤的學生。姑且不論老師的評分是否“正確”,為了幾分而跟老師扯破臉,打壞關系,值得嗎?深究其因,最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社會過於競爭,我們的家長過於在乎成績,導致許多人把分數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在這個平台上,筆者屢屢呼籲“聰明重於高分”,鼓勵家長重視孩子頭腦的開髮,而不是斤斤計較孩子的分數。同時,也分析過中西教學思路的不同,鼓勵家長理解西方教育的要求與期待。

以澳大利亞新州中文教育為例,基本上從一到十年級,孩子在學校的中文成績是不以分數來計算的。老師或許在某一次的考試(examination) 或評估 (assessment)裡給學生一個分數,但期中或期末的成績報告中只出現“級彆 (grade)”,如A,B或C等。

同樣地,在高中階段的考試或評估中也都有分數的計算,但是,高考最後的成績郤是融合“等級(band)”與分數,比如,在高考裡,如果學生最終的原始分數 (raw marks) 達到設定的標準,就會被自動歸位Band 6。這樣,學生的成績就被調整到90分以上。同樣地,如果被歸為Band 5,分數則自動提升到80分以上。以此類推,學生如果拿到Band 2,表示他的分數只有50幾分。而Band 1就等於是不及格了。但不管什麼等級,它們都和試卷上的原始分數是不同的。

以下是新州教育標準局 (NESA) 公布的2018年中級中文高考 (HSC Chinese Continuers) 的口語 (Speaking)評分標準及其翻譯。
HSC Chinese Continuers
HSC Chinese Continuers Source: Supplied
HSC Chinese Continuers
HSC Chinese Continuers Source: Supplied
總之,“評分標準”和“標準答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雖然都是“標準”,但前者重視的是“排名的前後”,而後者看重的是“分數的高低”。筆者認為分數看似“公平”,但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它併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學到的“內容”以及學會的“技能”。相反地,評分標準看似“主觀”,但郤能反映出學習者的“客觀實力”。

作者:呂崇偉,悉尼大學悉尼社區語言教育學院中文項目經理。
本文為內容節選,原文《用評分標準取代標準答案 – 一個中文口語考試的案例》刊登在微信公眾號“呂老師海外中文平台”。

分享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