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 東座頭鯨遷徙季已經在澳洲東岸展開。
- 每年至少有32條鯨魚被漁具纏住,當局希望防止這類事件發生。
- 遷徙季節受傷的鯨魚,實際數字可能更高。
去年十二月,一條年幼的座頭鯨被發現擱淺在新州一個海灘上,並已死亡。
牠當時被漁繩同浮具纏住,試圖沿澳洲東岸游回遷徙路線期間筋疲力盡。
雖然救援隊曾成功為牠解纏,但牠最終於數日後死亡。
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海洋科學家梅內克博士(Dr Olaf Meynecke)表示,這條鯨魚被困後,情況很惡劣。
他表示:「從片段中可以清楚看到,這條鯨魚已經數星期沒有進食,十分瘦弱,身上亦滿佈海蝨──一種當鯨魚行動變慢時會迅速繁殖的寄生蟲。」

潛水員正嘗試在新州北部揚巴(Yamba)外海,拯救一條被纏住的座頭鯨。 Source: AAP / AP
新州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管理局表示,過去五年來,平均每年收到 32 宗報告,指鯨魚被纏繞。
其中,超過八成的纏繞事件與漁繩和浮標有關。
梅內克表示,這只是人類接獲報告的數量,實際數字可能翻倍。
更多內容

塔州偏遠海灘逾150條偽虎鯨擱淺
桑達斯(Mitch Sanders)這類商業漁民,都希望為防止鯨魚被纏出一分力。
桑達斯主要在新州中部海岸的 Terrigal 及 Pretty Beach 一帶捕魚,現時他參與由組織 Oceanwatch Australia 推行的計劃,旨在減低漁具對鯨魚造成纏繞風險。
他表示:「他們並不想有纏繞事件發生,因為會導致漁具損失,在回收裝備時會浪費時間及金錢。」
「所以他們願意盡一切努力,與鯨魚共存,並確保我們盡一切努力避免牠們被漁具纏繞。」
新技術
桑德斯正在試驗一些新技術,例如一種在美國設計的用於捕撈器的無線裝置。
該裝置並非將繩索穿過海水,而是將繩索放入一個金屬籠中,只有當漁民透過電子方式遙控解鎖時,繩索先會放出,讓漁民回收捕撈器。
然而,這些裝置價格昂貴,而且澳洲漁民的工作方式與美國漁民不同。
桑德斯說:「這個裝置是有效,而且好用,但操作上比較麻煩及費時。」
「在澳洲,每條繩只掛一個陷阱;但在美國,他們一條繩可以掛多達40個陷阱。所以對他們嚟講,如果拉第一個陷阱上水要多費一些時間並不算甚麼,但對澳洲漁民而言,如果每一個陷阱都要這樣做,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自從捕鯨活動被禁止後,澳洲東岸的座頭鯨數量大幅回升,由1960年代的數百條,增加至今日大約有四萬條。
OceanWatch 行政總裁普萊斯(Lowri Pryce)表示,這舍變化令海洋變得更繁忙。
她表示:「漁民早就察覺到,幾十年來鯨魚數量不斷上升。他們非常重視共存,希望鯨魚可以安全遷徙、有安全通道,同時亦希望漁民可以安全作業,雙方都不受影響。」
普萊斯表示,作為該計劃的一部份,澳洲漁民正在與國際同行交流,特別是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的漁民。
她說:「我們正在努力收集盡可能多的想法,然後聯繫並邀請相關人員來澳,以便我們能夠適應。每項作業都大不相同,因此擁有一套不同的漁具非常重要。」
呼籲制定統一的捕魚法規
澳洲各地的捕魚法規各不相同,但像梅內克這樣的科學家呼籲採取統一的方法來防止鯨魚纏繞。
他說:「有一些規模較小的項目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還沒有嘗試大規模的方式來真正減輕纏繞現象,並遏制此類事件的增加。」
特里庫利斯(Steve Trikoulis)是非牟利組織一澳洲鯨豚救援與研究組織的副主席,致力於拯救和保護包括鯨魚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
他說:「一般而言,你會看到鯨魚躍出水面或噴水或類似的東西,但我們要尋找的是鯨魚身後的蹤跡,因為那可以告訴我們有東西被纏住了。」
梅內克表示,漁業改革至關重要,他呼籲進行更多研究,令緩解技術更容易取得。
如果民眾能夠意識到,實際上有很多鯨魚被漁具纏住,這不僅關乎倫理道德,也關乎動物福利,就能確保這種情況在未來不會再發生。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海洋科學家梅內克博士(Dr Olaf Meynecke)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