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包含早期流產的內容。
彼得斯(Sarah Peters)曾期待寶寶成為她與丈夫的聖誕禮物。然而,懷孕第 11 週,她被告知胎兒已無心跳。
她說:「在醫院的經驗讓我感到非常孤單。」
雖然她在雪梨私立醫院接受治療,但在手術出現併發症後,並未被轉介到任何精神健康或輔導服務。作為原住民女性,她指出院方未曾協助她聯繫任何原住民相關的醫療工作者或社群資源。
她形容,醫院傳達噩耗的方式缺乏人情味。
「沒有人告訴我可以找誰,沒有人把我帶回社群,也沒有人在過程裡給我任何文化上的支持。」
她說:「這真的很難熬,我覺得非常孤單。」
因資源不足,彼得斯承受了持續的創傷。
她表示:「我每八小時就會遇到不同的助產士。我在醫院住了三天,必須一次次重複我的故事,不斷解釋為什麼我在這裡,不斷面對新的人,再次講述我的遭遇。」
「這就像一遍又一遍重溫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天。」彼得斯
流產比例遠高於想像
根據流產支援組織 Pink Elephants Support Network 的最新報告,四分之一的懷孕會以流產告終,部分研究更顯示比例高達 37%。
報告指出,75% 的女性在流產過程中覺得缺乏支持,68% 的女性在被告知懷孕終止時,沒有得到任何協助。
該組織行政總裁潘恩(Samantha Payne)說:「長久以來,我們流產沒有被看見,因為它們從未被納入國家數據。」
她強調,缺乏數據不僅讓資源分配不均,也使得政府難以釐清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該報告提供了五個建議,包括建立國家數據收集系統,早期懷孕護理標準,持續性照護和文化安全的護理。
READ MORE

「未知之數是恐懼的泉源」:華人媽媽在澳產嬰的英語挑戰
原住民與偏遠地區女性缺乏相關資源
在偏遠地區,情況更為嚴峻。沃德(Katrina Ward,暱稱崔恩)是新州西北地區原住民醫療服務機構的營運總監,同時身為尼揚帕族(Ngiyampaa)女性,她表示,許多婦女必須長途跋涉才能抵達醫院,甚至因人手不足而提前出院。
她說:「流產後,有些人還需要轉往更大的中心接受清宮手術,這為個人增加了另一層創傷。」
她指出,連續性的照護與文化安全對原住民社群尤為重要,但現實是「資源不足」。一些醫護人員需花超過百公里車程,導致婦女往往只能依賴家人支持。
崔恩也警告,醫院的做法可能觸發與「被偷走的一代」相關的跨世代創傷,並令原住民女性在前往醫療機構時保持沉默。
缺乏數據 意味著缺乏資源
柯特博士是澳洲皇家新西蘭婦產科學院(RANZCOG)的主席,她認為建立全國數據不僅有助於改善服務配置,對於提供預防流產的信息也很重要。
柯特說:「若我們不收集數據,就無法知道該設立哪些服務,也無法配置相應資源。」
崔恩則直言:「若沒有充分的數據,資金就不會到位。這是偏遠社區最真實的處境。」

原住民醫療服務機構營運總監崔恩(Katrina Ward) 表示,偏遠地區的女性被迫花上數小時才能抵達最近的醫院,並因人手不足而過早出院。 Source: Getty / Thomas Barwick
政府承諾投入資金 但關鍵缺口仍在
聯邦政府在 2024-25 年度預算中撥款 950 萬澳元支援流產的婦女,包括哀傷輔導、教育推廣,以及早期妊娠評估服務審核。其中,400 萬澳元撥給流產支援組織 Pink Elephants Support Network,另有 100 萬澳元,用於建立全國數據收集計劃。
該組織行政總裁潘恩對此表示歡迎,但仍憂心進度緩慢。她希望能在明年年中看到全國性資料庫,但也點出「人口普查」未納入流產問題,等於再次抹去女性流產的重要性。
她說: 「當我們不給女性選擇去承認失去的寶寶,就像是在告訴她們:『妳的寶寶不重要,妳的失去不是真實的。』這不能接受。」
若需要協助,可撥打生命熱線 13 11 14,或聯繫 Pink Elephants Pregnancy Loss Helpline:1300 726 306(星期一至五上午 9 時至下午 7 時 30 分,星期六及公眾假期上午 9 時至下午 4 時。
)。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