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自由黨總理何華德 (John Howard ) 呼籲財長查默斯(Jim Chalmers)在澳洲重新推出新生兒獎勵金,該政策曾為新手父母提供一次性育兒津貼,每名新生兒最初可獲發 3,000 元,後來逐步增至 5,000 元。
新生兒獎勵金計劃於 2004 年,澳洲正面對歷來最低出生率時,由當時的財長高德樂(Peter Costello)推出。高德樂當年曾呼籲「為媽媽生一個,為爸爸生一個,為國家生一個。」
計劃對全國出生率帶來一定影響,至 2008 年時,每名女性平均生育 2.0 個孩子;到了 2011 年,全國新生嬰兒人數達破紀錄的 301,617 人,比二戰後的嬰兒潮還要多。
何華德表示「後來的政府不應削弱這政策」,「恢復這些政策,或引入同等政策,有助應對目前令人憂慮且低迷的生育率問題」。
兩黨聯盟(Coalition)亦響應何華德的呼籲。
兩黨聯盟財政事務發言人奧布萊恩(Ted O'Brien)在《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表示,原先的新生兒獎勵金,不僅是為提高出生率,更是為了「支持家庭、獎勵有抱負的人,並讓澳洲人有選擇人生道路的自由」。
他指「現在我們看到許多年輕人,被迫延後人生規劃」,「不是他們不想生,而是覺得不得不延後」,他指買屋困難,日常開支昂貴,「很多人只是勉強維持生活」。
他指「如果這些壓力讓年輕澳洲人不敢生孩子,那我們需要採取真正能減輕他們負擔、支持他們選擇的方案,像我們過去做的一樣」。
國家黨領袖利特爾波特(David Littleproud)認為,3,000 元根本不足以支援無力養育另一名孩子的家庭。
他在接受電視節目訪問時表示「我不認為在澳洲重新推出新生兒獎勵金,會使那些在經濟上根本負擔不起的人去生孩子」,他續指「我記得我姐姐很多年前,拿過新生兒獎勵金,但如果你看看現在的房價、通脹、收入水平與當年相比的變化,情況已大不相同」。
「我有一些朋友很想再生孩子,但當他們計算開支,就知道自己負擔不起。而嬰兒新生兒獎勵金也無法改變這一點。」
財長發言人回覆《每日電訊報》時表示,目前對家庭的支持措施經已足夠。
「是否生孩子、生多少個孩子,應由家庭自行決定。政府的責任是盡可能減輕他們的壓力,支持他們的選擇」。
發言人指,這正是政府推行減稅、減低託兒費用、提高薪資、增加有薪育嬰假和其他生活成本援助的原因。
澳洲的出生率在 2023 年大幅下跌,降至 17 年來的最低水平。
2023 年全國的總出生人數為 286,998 人,較前一年下降 4.6 %,即減少約 14,000 個新生兒。
根據澳洲統計局(ABS)新州數據顯示,新州出生率下降,人口外移加劇,只有靠極高的移民數量才能維持人口增長。
而中國早前宣布,為每名 3 歲以下兒童提供每年 768 澳元補貼,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提出每名新生兒可獲 1,000 美元補貼的法案。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