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州早產嬰出生帶 2 公斤腫瘤 奇蹟生還

湯姆森(Saylor Thomson)在出時體重只有1025克,但尾骨卻伴隨著一個等同她體重兩倍的2公斤腫瘤。

昆州早產女嬰 Saylor Thomson 與一家人

昆州早產女嬰 Saylor Thomson 與一家人 Source: AAP / PR IMAGE

在8月時,一名早產三個月的女嬰在昆州 Mater Mothers'醫院出生,湯姆森(Saylor Thomson)在出時體重只有1025克,但尾骨卻伴隨著一個等同她體重兩倍的2公斤腫瘤。

湯姆森的腫瘤在20周的掃瞄中已被發現,當時醫生已向她的父母表示她只有25-40%的生存機會。每4萬個嬰兒中就有一個可能出現骶尾部畸胎瘤的情況。

然而,她的父母仍抱有一絲希望。

醫生庫馬爾(Saliesh Kumar)在由 25 名外科醫生、新生兒科醫生、麻醉師、手術室工作人員、護士和助產士組成的團隊的支持下為接生。

在湯姆森出生的數分鐘後,該團隊馬上開始為她進行長達6 小時的手術,以從她的尾骨中切除骶尾部畸胎瘤。

Mater母親醫院和昆州兒童醫院的新生兒和兒科外科醫生博爾齊(Peter Borzi)表示其腫瘤大小極為罕見。

手術包括切除賽勒的部分尾骨,以防止腫瘤再次生長。

醫生博爾齊表示:在手術過程中需要為湯姆森輸五次血,但事實證明她「強壯而有韌性」。

逾兩個月後,湯姆森康復得很好,而且一天比一天強壯。

幫助分娩的母胎醫生庫馬爾(Saliesh Kumar)表示,在湯姆森身上切除的腫瘤,是他在該醫院中為嬰兒移除過最大的腫瘤。

庫馬爾表示他們不知道腫瘤為甚麼會生長,但它來自胚胎生殖細胞,在女嬰中發生的可能性是男嬰的四倍。

他指湯姆森的腫瘤非常大而且非常複雜,而且腫瘤更延伸到她的骨盆和腹部。

他解釋不少嬰兒在懷孕時若出現有關情況已難以存活,因為這些腫瘤就像一個分流器,使嬰兒會出現心臟衰竭。

庫馬爾亦表示另一大風險就是在分娩時,會出現腫瘤破裂的風險,可能會大量出血。

該醫院的新生兒科醫生莫斯林(Richard Mausling)表示,Mater 團隊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是湯姆森活著的原因。

他說:自湯姆森出生以來,她愈來愈強壯,現在已接近3公斤。

湯姆森的母親表示在28周時,她就穿羊水,嬰兒出現早產跡象。當初社工與外科醫生向她表示腫瘤與嬰兒早產,幾乎沒可能成功生還時,她歇斯底里地痛哭。

她指知道她已經歷過這一切,能將湯姆森抱著懷裡,是一件十分特別的事。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MeWe 專頁Twitter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Tracy Lo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
昆州早產嬰出生帶 2 公斤腫瘤 奇蹟生還 | SBS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