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alysis

逾九成行政總裁獲發表現花紅 淪為常規獎勵?

儘管生產力疲弱、碳排放持續高企,以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澳洲商界的領袖仍然賺到盆滿缽滿。

A businessman passes a wad of Australian banknotes to another with a blurred office building background

根據澳洲退休公積金投資者委員會(Australian Council of Superannuation Investors)最新數據,去年有91%的澳洲行政總裁獲發某種形式的表現花紅。 Source: Getty / Suriyapong Thongsawang

差不多所有澳洲公司的董事會都對其行政總裁的表現有高度評價,形容他們的表現「出類拔萃」。

但有關的高度評價,與生產力疲弱、碳排放持續高企、社會不平等加劇,以及澳洲公共研發開支在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屬於最低之一的背景下,仍未有改變。

根據澳洲退休公積金投資者委員會(Australian Council of Superannuation Investors)最新發布的數據,去年有逾九成(91%)的澳洲行政總裁(CEO)獲發某種形式的花紅。

這讓他們的實際薪酬遠高於基本年薪(基本薪酬已逾一百萬澳元)。在142名有資格獲發獎金的行政總裁中,只有 5 位最終未獲發何花紅。

近乎所有行政總裁都能獲發表現花紅的現象,反映出這類獎勵與其說是鼓勵冒險精神與創新,更多是服從和在制度內「守規」的嘉許。

去年91%行政總裁作出重大投資作出成功的決策嗎?

一個更合理的解釋是,企業高層獲得獎勵,只因他們「無犯大錯」。他們的客戶群隨著人口增長而增加,價格上升速度快於生產成本上升速度,令企業在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就可獲得更多的利潤。

未有與時並進

以電力行業為例,要從天然氣和燃煤發電站轉型到再生能已是不可避免。

但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數據,電力、天然氣和水務業每年僅將銷售額的0.24%用於研發。這僅僅是整個經濟平均的一半,顯示該行業在創新投資方面明顯滯後。

可惜的是,創新似乎並非行政總裁獲得高額獎金的先決條件。

以Energy Australia為例,其行政總裁科萊特(Mark Collette)基本年薪已超過一百萬澳元。

他最近在「澳洲能源周」的一場業界會議上,向一眾同樣高薪的企業領袖提出反思問題:「這樣做,能否令能源變得更便宜?」
然而,企業並非專注於降低消費者成本,而是有時會採取誤導性聲明。澳洲能源公司 (Energy Australia) 最近承認,該公司聲稱其銷售的燃煤和燃氣電力是「碳中和」的,這誤導了客戶。

澳洲能源公司透過購買市場上常見的碳抵銷額度,來宣稱其化石燃料發電具有「碳中和」效果。不過,Energy Australia在道歉聲明中坦言:「碳抵銷並無法阻止或抵消因燃燒化石燃料供電而對環境造成的損害。」

雖然澳洲能源公司在碳信用上的支出顯然並未降低其能源的價格,但目前尚不清楚董事會是否會發放「表現花紅」。

在薪資方面領先全球

另一個顯示行政人員薪酬與機構表現脫節的例子來自澳洲的大學界。

澳洲大學的校長是全世界薪水最高的,有十幾位的薪資高於劍橋大學的校長。

但學生滿意度與校長薪酬之間並無關聯。

儘管澳洲校長的薪酬一路飆升,但澳洲大學的國際大學排名卻有所下降。

行政總裁與大學校長領取的超高薪酬,並未為澳洲的生產力增長帶來任何實質提升,也未改善本國在大學質素、科研投資或創新能力等全球排名上的表現。

向表現平平者發放高額獎金,同樣對整體經濟成效幫助有限。

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澳洲的不平等問題正日益嚴重。只要行政總裁的薪酬增長速度快過最低工資,這個差距就只會繼續擴大。最新數據顯示,行政總裁的薪酬更是普通員工的55倍。

「只是做好自己份內事」

要衡量一位行政總裁的表現並固然不容易,但同樣難以量化的,還包括幼教人員對孩子的用心、護理員的關懷、客服人員的耐性,或講師授課時的熱誠。

絕大多數行政總裁並不認為,普通打工仔需要額外花紅才會努力工作。但若質疑高層是否也應毋須靠鉅額獎金來推動工作意願,卻往往被視為「異端」。

因此,在澳洲,不平等的不僅是收入本身——我們對社會底層的工作者,往往要求更多自我驅動與責任感,卻對高薪階層的期待卻反而寬鬆得多。
The Conversation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Richard Denniss
Source: The Conversatio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