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杜嘉拉(Ruvimbo Togara)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在公共場合被陌生人騷擾。她特別記得最近發生的一件事。
她告訴SBS新聞:「我在等電車回家,等車時有個男人說了很多種族歧視的話,當我要過馬路去趕電車時,他朝我的頭髮吐口水。」
「我感到非常噁心,因為口水吐到了我的頭髮上。同時我感到很不安全,因為我不知道眼前這個人還會做甚麼,或者他是否會傷害我。」
儘管現場有很多人目睹這一情況,但沒有人幫助她。杜嘉拉說:「這發生之後有人如果有人介入,或者問我是否還好,我覺得這會好很多。」

杜嘉拉是6名帶領課程的青年活動人士之一。 Source: Supplied
如果女性擁有至少兩個少數群體身份——原住民、殘障、性小眾或低收入,該數字上升到90%。
研究還發現,只有36%澳洲人表示曾在目擊街頭騷擾事件時挺身而出,而超過八成曾遭騷擾的女性表示,有人介入的話情況可以極大改善。
墨爾本大學的犯罪學高級講師Bianca Fileborn博士表示,人們目睹騷擾而不干預,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實際上沒有留意到事件。
他向SBS表示:「實際上,這些行為在本質上是相當微妙或模棱兩可的,所以旁觀者並不總是清楚是否需要伸出援手。另一個問題是,人們可能不知道如何介入或安全地介入,這可能會造成巨大障礙。」
此外還有些人可能認為他們沒有責任去干預。「我們知道有一種現象叫做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尤其是在周圍有很多人的情況下,人們會假設其他人會介入。」
澳洲國際計劃機構(Plan International Australia)希望通過「站起來反對街頭騷擾」(Stand Up Against Street Harassment)活動來改變現狀。
該機構正在提供免費的網上培訓課程,由杜嘉拉等6名青年活動人士帶頭。課程內容是如何應對街頭騷擾而不使事態升級。
澳洲國際計劃機構行政總裁Susanne Legena向SBS介紹培訓課程的內容。「如果你不想直接介入,也許你可以記錄下發生了甚麼、可以向警方或當局報告......你也許間接干預,拖延正在發生的事,或者只是站到被騷擾的人中間。」
Fileborn博士表示,儘管途人的介入在阻止騷擾方面有重要作用,但還需要更多努力去解決問題的根源。
她說,歸根到底,需要針對那些騷擾行為,拒絕接受騷擾正常化,改變為此提供藉口的社會態度和做法。
「這需要採取更為長期的應對措施,比如開展學校教育、社區教育和提高意識的活動。」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作為一個公共服務廣播機構,SBS 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多語種媒體服務,為全體澳洲人提供資訊、教育性及娛樂性內容,並與此同時反映澳洲多元文化社會的特色。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