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現代奴隸情況的調查聽證會揭示,外來勞工被迫居住在擁擠且「不適合居住」的房屋,甚至有受傷工人因害怕遣返而不敢求醫。
據指出,有在澳洲工作場所中失去四肢或雙眼的外來勞工,因擔心一旦求醫就會遭到遣返,選擇隱忍病痛不敢就醫。
本身是律師的「移民諮詢與權益中心」(Immigration Advice and Rights Centre)行政總監斯特拉特(Joshua Strutt)表示,參與「太平洋澳洲勞工流動計劃」(Pacific Australia Labour Mobility scheme;PALM)的勞工尤其容易受到剝削,因為他們簽證條件嚴苛,不容許更換僱主。
他指出:「『太平洋澳洲勞工流動計劃』簽證持有人是澳洲其中最受剝削的一群臨時簽證持有人。」
該計劃允許符合資格的澳洲企業聘請來自太平洋島國及東帝汶的工人,通常從事農業及肉類加工等工作。
「移民諮詢與權益中心」已收到多宗根據該計劃到澳洲的工人,在工作場所受重傷但不敢求醫的個案。
斯特拉特周一(6月2日)在雪梨的調查聽證會上指出:「這個體制存在著嚴重權力不平衡,必須加以改革處理。」
調查聽證會由新州議會主導,目的是檢視偏遠地區的現代奴役風險,調查強迫勞動、暴力、性奴役、勞工販運和工資違規等問題。
Woolworths證實「惡劣」情況
超市巨頭Woolworths在接獲舉報其昆州供應鏈中的外來勞工居住條件惡劣後,主動追查合作的勞務外判公司。
Woolworths人權總經理艾略特(Rachel Elliott)表示:「我們實地視察後,證實居住環境的確非常惡劣,完全不適宜居住。」
「工人曾向勞務公司反映情況,但毫無改善。」
該勞務外判公司未有具名,已被逐出移民工人計劃,不過據報該公司試圖在其他州重新運作。
Woolworths每年在其供應鏈進行1,000次工作場所審核,發現約5,000宗不合規事件,包括防火安全問題及工資過低等。
艾略特表示,工資過低往往是由於勞務公司未將合法權益發放給工人。
Woolworths表示,在過去兩年於新州審核後,已協助供應商向肉類行業工人補發50,000元、向園藝業工人補發48,000元。
「發聲的恐懼深入骨髓」
澳洲工人聯盟(Australian Workers' Union)組織者庫克(Jonathan Cook)在聽證會上表示,擁擠的居住環境是另一個亟待處理的問題,他們經常收到舉報,指有10人住在一間屋,每張床的租金是170元。
庫克說:「這明顯是對農場工人的剝削。」
多個農業界組織引用澳洲國立大學(ANU)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 )共同進行的獨立調查,顯示98%的「太平洋澳洲勞動力流動計劃」工人願意向其他人推薦這項計劃。
但工會「商店、分銷及相關僱員協會」(Shop, Distributive and Allied Employees' Association) 工業幹事戈文德(Bernard Govind)指出,這些工人處於弱勢,無法公開表達自己的處境。
「我們知道外來勞工……對於揭露職場剝削存有深層的恐懼,害怕一旦發聲,就會失去簽證而被遣返回國。」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