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報道,全球最被廣泛認可的公共部門腐敗衡量標準——透明國際(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貪污感知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 , CPI)於週二(1月29日)下午公布,遺憾的是,澳大利亞持續保持第13位的“史低”排名而未能有所提升,促使人們重新呼籲儘快建立一個彊大的聯邦廉政委員會。
澳大利亞在滿分100分中穫得77分,位於香港、冰島和奧地利之前。
該指數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分彆是丹麥和新西蘭。
澳大利亞的排名在2012年時處於第7位,2013年下滑至第9位,2014年跌出前十,2015年至今年年保持在第13位。
這項指數包括了13個來源,用以衡量專家及企業高管所認為的腐敗情況。它衡量了利用公職謀取私利、任人唯親、賄賂、挪用公款和和國家攫取等情況。
這個指數也反映了廉政和反腐制度的有效性,包括“有充足法律用以監管財務披露事宜、防止利益衝突以及穫取信息。”
澳大利亞反腐制度中因存在的弱點而時常面臨抨擊,如併未及時披露政治捐獻、缺乏透明又無懲戒措施,違反聯邦遊說法毫無後果,信息自由制度也因拖延、成本和高被否決率而遭受損害。
這項報告的髮布給聯邦政府帶來新的壓力,要求建立一個彊大而有效的廉政委員會。
亞太地區,朝尟的表現是最差的,在100分中僅得分14分,遠遠低於44分的平均值;中國排名出現過去5年來首次下跌,連跌10位降至第8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