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南威爾士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UNSW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Centre)的新模型研究,住在雪梨、墨爾本、坎培拉、珀斯及布里斯本,數以百萬計的居民,將受到更多大型冰雹侵襲的威脅。
研究報告作者、研究中心的大氣科學專家勞帕奇(Tim Raupach)博士指出,隨著氣溫每上升一度,大氣的含水量會增加約7%,導致更劇烈的湍流,也提高出現具破壞力冰雹的機率。
他的模型研究將澳洲主要城市過去的落雹的情況,與氣候於2080年升溫攝氏2.4度的預測情境比較。
結果顯示,雖然布里斯本未來可能出現更多冰雹,但在雪梨、坎培拉和墨爾本出現「巨型冰雹」的機率將大幅上升。
勞帕奇表示:「過去,墨爾本平均每20年才會出現一次直徑達100毫米(10公分)的巨型冰雹,但在未來的情景中,這類落巨型冰雹情況可能每3年一次。」這篇研究已在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通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刊登。
在雪梨和坎培拉,隨著大氣暖化,落巨型冰雹的機率將從每3年一次增加至每2年一次。
勞帕奇指出,這項研究的目的是對比兩種不同的大氣環境,以了解氣候變化對冰雹潛在的影響。
勞帕奇指出,形成冰雹需要幾個關鍵條件,包括大氣不穩定性(能產生上升氣流,使冰雹在風暴中形成並在翻滾中逐層增厚)、以及風切變(即不同高度的大氣層之間存在顯著的水平風速差)。
「我們發現,布里斯本的大氣不穩定性有所上升,但風切變減弱,這兩者可能互相抵消。」
「而在雪梨、坎培拉和墨爾本,我們觀察到大氣不穩定與風切都增加,這有助於產生更大的冰雹。」
根據模擬研究結果:
- 坎培拉與雪梨落雹的頻率預計將增加29%
- 布里斯本則增加15%
- 墨爾本的最大冰雹尺寸將增加7.8毫米
- 雪梨與坎培拉則增加約3.9毫米

新研究顯示,受全球暖化影響,全澳多個城市未來出現的冰雹,次數更多,亦更巨型。 Credit: AAPIMAGE
1999年雪梨出現板球大小的冰雹,造成17億元的保險損失。根據澳洲保險業議會(Insurance Council of Australia)的估算,如果同樣事件發生在2023年,損失將達88.5億元。
而澳洲錄得最巨型的冰雹直徑約16厘米,即約兩個板球的大小,在昆州中北岸城鎮Mackay附近看到。
勞帕奇表示,任何直徑超過2厘米的冰雹都具破壞力,當冰雹達到5或10厘米大小,造成的撞擊力「將大幅上升」。
QBE保險公司的奧爾德里奇(Joanna Aldridge)博士是研究報告合著者,她警告稱,澳洲的建築標準未有包括預防冰雹破壞,令很多房屋「容易受攻擊」。
勞帕奇就指出:「如果我們想避免這類災害,首要之舉就是減少碳排放。」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及《SBS 編採指引》,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