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澳洲經濟發展委員會的數據,由於科技的進步,澳洲現時擁有的超過 500 萬個就業崗位(即佔整體大約四成),將可能在未來 10 至 15 年來消失。
澳洲統計局的數據亦顯示,在 2016 年 3 月至 2017 年 2 月的 12 個月內,就有超過 30 萬名澳洲人被僱主裁減,預料這個趨勢將持續不止。
個人發展及領導才能培訓公司 Change Ready 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朗特里(Simon Rountree)表示,作好被裁減的準備非常重要;若僱員能作出適當的準備,能迅速地從失業的情況下重新出發,甚至能作為一個重塑就業生涯的理想機會。
他說:「很多情況下,裁減員工對受影響僱員的影響都構成不確定性以至恐慌的情緒。」
他指出,在這個不確定性的局面下,一般會令失業人士產生自我懷疑及焦慮的情緒,甚至是由於其他人得以保留職位,導致失業者產生自貶價值的思想。

Young sad man sitting by the window. Source: Getty Images
「在付出努力後被人突然裁減,一般會令我們感到被人欺騙、感覺失去對人生的控制能力等。」
朗特里表示,絕望情緒會令失業者失去控制日常生活程序的能力,令失業者感到迷失及被拒絕。
但他指出:「面對這些挑戰的同時,失業亦創造一個重新出發的最佳機會。你處理逆境的心態越是富有彈性,就越有能力能從失業的情況中反彈起來,繼而提升整體身心健康狀態。」
以下有五種應對策略,協助一旦失業的人士重新上路:
(一)用字決定心態
我們使用的字眼對於辨識事實的真實情況,相當重要。使用「我失業了」及「僱主為了減低成本而被迫放棄這個崗位」,令我們對實際情況有了截然不同的解讀方法,後者可能有助改善失業者的心境。
(二)建立一個全新的生活日程
按照情況為自己建立一個全新的日常生活日程。事實上,這可能是一個最佳時機,透過假期或參與義務工作,休息一下。但這個新的生活日程必須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亦即尋找一份新工作。
(三)對改變身份保持開放態度
若生命從此可能變得不一樣,是沒有問題的。把握這個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個人價值觀,並以此作為考慮自己未來路途的指引。這是一個最佳時機,重新認清自己希望達到的目標及如何走到終結目標的理想方向。
(四)對自己的消極想法採取懷疑的態度
心態決定一切。若你能質疑自己的消極態度,有助將思想帶回到現實情況,防止你的消極情緒日益惡化。舉例,若你認為:「假如我更努力工作,就可能得以保住職位」,就要認真問自己:「有何證據證明,我努力工作就能防止公司出現財務困難?」
(五)花時間處理心情
人人都有情緒,被裁減後感到傷心絕望實在相當正常。但要問自己:「這種情緒對我將來有何幫助?」若答案是「沒有」,就表示你已準備好為自己的前途踏出積極的一步。

Job adverts are seen in a weekend newpaper in Canberra, Wednesday, Nov. 11, 2015. (AAP Image/Lukas Coch) NO ARCHIVING Source: AAP
READ MORE

【5G 禁令】澳洲華為大裁員逾五成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