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即將在本年12月實施「16 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社交媒體」的規定,政府在星期日晚公布一份獨立研究,檢視多種年齡驗證方法以及數十家公司的技術。
報告有約1100頁,由英國的「年齡檢查認證計劃」(Age Check Certification Scheme, ACCS)進行,檢視來自 48 家供應商的技術,涵蓋年齡驗證、年齡推估與年齡推理等60多種技術。
報告發現年齡驗證可以「私密、高效且有效地」完成,並認為「在澳洲情境下,並無重大的技術限制阻礙實施。」
除檢查護照、車牌和身份證,報告發現,網上工具還能有效利用信用評級機構數據庫、公共服務帳戶、學校或教育記錄以及電信數據進行年齡驗證。
技術甚至能相當有效地識別人工智慧生成的假證件,但部份供應商無法即時連線政府資料庫進行核查。
報告同時指出,對「少數」提供者有保留過多的數據,以防日後需要數據有憂慮,包括不必要保存所有用戶的完整生物特徵數據或證件數據。
「雖然這些做法可能出於協助監管機構或法醫在罕見嚴重事件中的考量,但卻帶來重大隱私風險,需要更清晰的監管指引以確保比例適當性。」
另一種選項是年齡推估,透過用戶的外貌或行為特徵來推算年齡,包括手部動作、聲音分析與影像擷取技術,可估算網民年齡,而無需科技公司保存敏感文件。
選舉名冊資料和過往酒類購買紀錄,也可被有效用來推斷用戶年齡。
報告形容這是「無摩擦、注重隱私」的方法,但即使是最先進的技術,平均誤差仍有 1.3 至 1.5 歲。
報告指出,在年齡限制的臨界值前後約 2 至 3 歲的區間存在高度不確定性,若單靠此方法監管,可能會引發問題。
報告指出「若期望年齡推算能精準實現特定年齡限制,而不接受存在誤差範圍,或不設置緩衝年齡以降低誤差,那就是對這項技術能力的根本誤解。錯誤判斷是不可避免出現,需要其他方法加以修正。」
此外,與文件驗證相比,年齡推估在辨識非白人用戶時有不足。
報告發現「原住民人口,仍然在數據集中的代表性不足。供應商正嘗試透過擴充資料集與公平性審查來改善」
另一種方式是「年齡推理」,透過行為模式、情境數據、電子互動或Meta數據來判斷年齡,不依賴文件或生物特徵。這帶來更強的隱私保障,但需要針對不同情境進行調整,且可能出現偏差。
報告指出「對於銷售限制級商品、內容、服務、場所或空間的供應商,有大量可供選擇的系統,可以依據新興的國際年齡驗證標準,挑選最合適的方案。
報告指出,試驗發現「有眾多方法能因應不同情境,但我們並未發現一種能適用於所有情境的解決方案,也未發現任何在所有部署情況下都保證有效的方法。」
通訊部長威爾斯(Anika Wells)表示「這份報告進一步證明,電子平台擁有相關技術,可以更好地保護年輕人免於接觸不當內容與傷害」,「雖然沒有一種方法能通用,但這次試驗顯示有許多有效選項,而且重要的是,仍能保障用戶隱私。」
報告發現,雖然並非萬無一失,但確實存在工具,能應對規避方式,例如偽造文件與使用 VPN。
負責報告的「年齡檢查認證計劃」強調,這份研究「並非政策建議,也不是對對某些類型的年齡保證技術的認可。
自12月10日起,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TikTok、X(前 Twitter)、YouTube 以及其他受影響的社交媒體平台,必須採取合理措施,防止16歲以下澳洲人使用。
若未遵守,可能面臨高達 4,950 萬元的罰款。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