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髮生多起一拳致命和酒後暴力事件後,新州政府於2014年在內城區實行宵禁令。
悉尼市中心Kings Cross, Darling Harbour, The Rocks和市區的其他部分地區,所有銷售酒精類飲料的商店必鬚要在晚上10點前停止營業,酒吧夜總會等出售酒精的場所在凌晨1點30分後不許再接納新顧客,凌晨3點後禁止出售任何酒精類飲料。
抗議者稱這項法律的出台迫使許多相關場所關閉,造成了成百上千的工作崗位以及客源的流失。他們呼籲政府解除相關銷售地點的營業時間限制,併在寀取進一步措施前徵詢公眾意見。
抗議者還指出,宵禁令扼殺了悉尼的夜生活,也將有損悉尼作為國際大都市的聲譽。
抗議者之一40歲的Edward Pember對SBS說,這項法律針對了錯誤的對象,也燬了悉尼的多元化,“我們都是成年人,我們知道幾點可以出門,我們知道幾點可以回家”。
“政府向我們推行這樣的限制,我認為是不公平的。”
有抗議者高喊“我們是來跳舞的,不是來大家的”,還有人要求新州州長邁克.貝爾德下台。
“Keep Sydney Open”組織的Tyson Koh對SBS表示,政府首先應該考慮其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增加警力,而宵禁應該是最後才考慮的措施,“我們知道在晚上外出時有反社會和暴力行為的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而他們才是應該被針對的對象”。
但是悉尼醫生、護士、急救人員和警方聯盟郤不同意抗議者的主張。急救服務表示,自從這項法律實施以來,由酒精引髮的暴力“大為減少”。醫生Tony Sara對記者說,自從“宵禁令”施行,St Vincent醫院接收治療的與酒精暴力有關的受害人的人數減少了三分之一。
而且自從“宵禁令”後,沒有一起與酒精暴力或外傷有關的死亡事件,只有三名病人因為酒精相關暴力進入了緊急看護病房,“而在此之前每年的人數都會增長”。
他否認暴利行為被推向了那些沒有施行酒精“宵禁令”的地區。他稱酒精行業到處散播“無稽之談”,併且呼籲擴大“宵禁令”的實施範圍。但是他也稱,如果能通過小範圍的試點證實,放松一些現場音樂場所的法律是有效的,那可能會是不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