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臨時簽證搵工難 專家教疫情下如何出奇制勝

澳洲儲備銀行預料,疫情令失業率今年底前升至10%,不只影響本地工人,很多臨時移民找工作也變得更難。

Man with laptop

Source: Getty Images/MoMo Productions

要點:

  • 移民顧問鼓勵臨時移民應徵時,道明自己的簽證條件。
  • 招聘人士說,願意做短期合約、能到偏遠地區工作的應徵者,較易找到工作。
  • 正在搵工的國際專業人士,正透過網上的接觸,尋求他們的建議和支援。

聯邦財長形容,目前的經濟受到「一世紀一次的打擊」。

VisAustralia董事兼律師Nick Houston表示,臨時簽證持有人面對的不穩定勞工市場,與他們計劃的南轅北轍。

他鼓勵這些人應徵時,提供簡潔的簽證狀況和工作權利資訊。

全球國際招聘公司Hays的地區董事David Cawley同意上述說法,認為求職者要清楚證明自己能工作最少6個月。他說,這些人要與本地求職者競爭,而後者有本地行業經驗,亦沒有工作限制。
Empty Burke Street Mall - AAP/Kim Christian
Empty Burke Street Mall - AAP/Kim Christian Source: AAP
印度出生的機械工程師Paulvin Mathew去年12月與澳洲女友結婚,今年3月辭去科威特的工作。對他來說,缺乏本地經驗是最大的求職障礙。

他在封關前入境,但之後要適應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包括口音、笑話和溝通方式。

Mathew表示,即使他有7年經驗,但也要從頭來過,以澳洲風格來製作履歷表。

協助新移民的維州機構AMES Australia,近來收到的臨時移民求助遠多於往常。其傳媒經理Laurie Nowell表示,很多臨時移民都做送餐或款待業做散工。

她認為新來者很難找工作,並強烈建議他們運用TAFE的免費課程來提升英文能力和職場競爭力。

Cawley說,對英語並非母語的求職者而言,展示出高度有效的書寫和口語溝通技巧,可能有所幫助。

他又說,成功的求職者能適應疫情下的工作新環境,因為全世界的工作都變得更靈活,「從事資訊科技相關工作的人,可以支援那些轉變為混合工作環境,甚至100%在家工作的機構。」

AMES行業與客戶經理Mandy Ratcliffe表示,沒有任何經驗或本地資歷的人,仍有些工作適合他們,「我們有認識一家寵物食品分銷商,正在招聘願意包裝乾草的人。」

Hays在6月做了一項調查,訪問了1,100個僱主,發現近五份之一暫停招聘,約三份之一仍在聘請員工。

Cawley看到一些行業有需求,包括健康護理、長者護理、採購、藥劑研究、網絡營銷、製造業、資訊科技、供應與物流、銀行、清潔和礦業。
Gold mining operations in Western Australia
یک معدن طلا در ایالت وسترن آسترالیا Source: AAP Image/Kim Christian
他說,一些海外電召中心受疫情影響,本地企業快速在境內設立電召中心,短期工人可以填補這些職位。

Cawley說,能接受短期合約,在就業市場是十分重要。

澳洲的遠程醫療和網絡接觸愈來愈興旺,來自英美或歐盟一些網絡交流發達國家的人,可能更吸引那些轉型中的企業。

Ratcliffe建議,求職人士不要只在家找工作,還要接觸別人尋求支援,「你需要一些建議和就業輔導,現在較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

Mathew最初獲一間阿德雷德的公司發出聘書,但由於封關,他發現該公司希望請當地工人。自從,他便一直未找到工作。

即使困在家裡,他仍急於融入澳洲工作文化,在網上履歷平台LinkedIn變得活躍,「我在LinkedIn接觸到很多人,很多陌生人,請他們給予指導。」

在網上世界,一批有印度背景的澳洲工程師凝聚起來,他們很多都因疫情找不到工作。

Mathew收到同行的專業意見,在發出數十封求職信並不斷致電跟進後,獲得兩次面試機會。
一份工可能有200至300人申請,所以僱主不會看你的履歷表,有時打個電話可以有巨大改變。
雖然很多人擔心失業率升至10%,但Houston認為,本地的臨時簽證持有人得到的機會,大過在海外的人。
Busy call centre
Source: Getty Images/GCShutter
Cawley說,即使殘酷的事實是很多人在目前的就業市場找不到工作,但已準備好上班的人有另一方面的優,「如果你能展示出你做了工夫讓自己成為更有吸引力的僱員,你未來肯定會向僱主展露自己的質素。」

Mathew現正在新州Newcastle為一間非政府組織擔任義工,藉此改善他的溝通技巧和賺取本地經驗。

他曾經打過外賣店的散工,但新州最近的疫情令他失業,「我經歷過困難,所以我知道這沒甚麼,沒有(困難是)永恆的。」

如果你有壓力或需要情緒支援,請致電Beyond Blue熱線1300 22 4636,或Lifeline熱線13 11 14。

如果需要即時電話口譯服務,可聯絡全國翻譯服務,熱線13 14 50。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廣東話節目 Facebook 專頁,或訂閱廣東話節目 Telegram 頻道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Amy Chien-Yu Wang
Presented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