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遭到“網絡禁言”後,保守派們只好蜂擁逃往Parler與Gab,接著就是亞馬遜停止對Parler的服務,導致該公司面臨破產。在以言論自由自傲了二百餘年的“燈塔之國”髮生這種《1984》一書描繪的荒誕景象。美國人只好重溫喬治·奧威爾這本名著,在亞馬遜上這本書一度位列排名第一的暢銷書。(方冰,《社交媒體封殺特朗普後 小說【1984】成美國最暢銷書》,美國之音,2021年1月12日)
最為怪異的是一向飽受言論壓制的中國異議人士、維權律師噹中不少為此叫好。在《1984》的肅殺氣氛中,澳大利亞現副總理終於率先髮聲,對科技公司封禁川普言論表示反對。
READ MORE

澳大利亚副总理批评推特封杀特朗普
多國政界反對的首要理由與言論自由相關
在各國政府領導中,我想特彆列出澳大利亞政府領導層對此的相關批評。因為他們是第一批髮聲的西方政要。從這些批評言辭可見,他們一致認為高科技公司永禁川普總統的帳號是破壞言論自由。
比如,澳大利亞財長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指出:“言論自由是我們社會的根本”;澳大利亞政要還勇敢地批評美國對同類事件實行雙重標準,總理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和副總理麥克·考馬克(Michael McCormack)拒絕批評川普在美國國會騷亂中起到的作用,考馬克曾表示,國會大廈的騷亂場面非常“不幸”(unfortunate),還將其與去年的BLM活動相提併論,稱BLM為“種族騷亂”。

Deputy Prime Minister Michael McCormack at a press conference. Source: AAP
在澳大利亞政府領導人表態之後,各國紛紛跟進,法國政要紛紛表示反對。法國財政部長布魯諾·勒梅爾(Bruno Le Maire)譴責了他“數字寡頭”,稱其為民主的 “威脅之一”。德國、波蘭、英國、歐盟、墨西哥等紛紛表達了譴責,用詞雖然不同,但基本都表示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根本,科技公司不能進行言論審查。
各國領導人對於數碼霸權懷有警惕之心
在川普總統的帳號被推特和其他平台永久刪除之前,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就對硅谷的審查制度感到震驚。《每日郵報》曾在11月一篇報道中援引一名政府高級消息人士的話說,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推特對總統川普進行審查後,首相正在考慮針對科技審查的新法律。
READ MORE

【正在行动】:推特永久封锁特朗普账户是否合理?
這位政府消息人士說:“鮑裡斯不喜歡他在美國大選中看到的情況,他要求有更多的時間來考慮如何避免未來同樣的事情髮生在他身上”,因此,首相要求討論一項計劃中的互聯網監管法案。
波蘭政府正在通過一項法律,對科技公司審查在波蘭合法的內容將處以數百萬歐元的罰款。該法律還將在波蘭建立一個新的保護言論自由法庭,該國公民將可以在該法庭上升級對科技審查的投訴。匈牙利政府是國際文化左翼的堅決敵人,2019年開始對歐洲的科技審查制度進行調查。最近,該國推出了一個新的反審查社交網絡Hundub。

Source: hundub.com
一些研究者運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對此進行研究,髮現如下幾個特徵:
- 全球政治領導人在社交網絡推特上形成了相互連接的整體網絡;
- 美國、法國、加拿大領導人社交網絡影響力最大;
- 全球領導人網絡存在核心-邊緣結構,核心網絡以歐美國家領導人為主,大洋洲、非洲、亞洲國家領導人多位於邊緣網絡;
- 全球領導人社交網絡影響力與國家經濟髮展水平存在顯著關系。
研究者綜合考慮上述四個因素,定出一個“權威中心性”指標,按照這一指標考量,美國總統川普居影響力第一位,接下來依次為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克魯多、其他的英國、印度、墨西哥領導人的位次處於不斷調整中。

Social media apps Facebook, Twitter and Instagram Source: AAP
一位權威中心性居第一的美國總統,被科技公司說消號就消號,其影響力在社交媒體上歸零,怎能令各國政要不警惕?英國首相的擔心有道理。
科技霸權正在威脅人類的生活
早在多年前,就有人對高科技巨頭介入社會政治生活深感恐懼。美國的科幻類題材電影與電視劇,例如《疑犯追踪》這部電視劇,儘管將主人公塑造為拯救受害者的英雄,但到最後,主人公在過度介入現實生活的恐懼中趨近精神崩潰,深深懷疑高科技介入人類生活的後果不可控。
美國的高科技公司不僅利用自己的數碼控制權控制言論,還涉嫌以金錢實力彊力介入公共選舉。2020年12月16日,托馬斯·莫爾協會的阿米斯塔德項目髮布一份報告,揭露了一個由5個基金會資助的10個非營利組織構成的黑錢網絡,該網絡將私人資金注入2020年的公共選舉,繞過州協議併違反州法律,擾亂選舉進程。*該報告顯示,這個黑錢網絡的建立是為了收集、彙總和分析從第三方收集到的信息,這些第三方可以直接穫取各州的選民檔案,目的是影響美國的選舉和選舉政策,從根本上破壞選舉制度。這筆注入選舉的數億美元噹中,有5億美元來自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來源:PRESS CONFERENCE: MAJOR NEW REPORT EXPOSES HOW MARK ZUCKERBERG'S $500 MIL CAUSED CHAOS, INFLUENCED THE 2020 ELECTION,Dec.16,2020)
民主國家的根基就在於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民主制度是種委托代理制,每個國家的公民通過選舉,將權力讓渡給政府領導人,在這一期間,公民即使有不滿,也只能通過提建議、批評、遊行等方式抗議,只有幾年一次的選舉,才給人民一次合法推翻政府(選擇新的代理人)的權利。而這些高科技公司既利用自家的雄厚財力榦預擾亂美國的選舉,又利用數碼霸權來剝奪不同意見者的言論自由,成了民主之敵。
READ MORE

特朗普遭社交媒体封号,引发有关言论审查的担忧
2020年美國大選帶來的教訓是深刻的。這段讓美國蒙羞的史實,儘管經由美國幾大高科技公司聯手行動刪除了不少,但畢竟無法從厤史中剜削榦凈。各國政要出於不榦涉他國內政的規則,更因為髮生在美國,不會對此直接提出批評,但對Twitter、Facebook等高科技公司刪除川普總統言論之舉提出批評,就是一種委婉表示。
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各國政府只要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出現2020美國大選這種情況,應該都會思考如何防禁高科技公司的數據專政、完善本國選舉系統,在今後的選舉中,排除機器作弊、限制郵寄選票、核查選民身份、立法限制資本寡頭利用金錢與數碼霸權介入公共選舉事務。
民主制度的信用與有效,就懸在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上,由衷希望保護投票人權利將會成為各國保護本國民主制度的考量重點。
作者:何清漣,中國經濟學者,現居美國。
以上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台立場。
*該報告所訴內容未穫美國主流司法體系認可
READ MORE

孙杨案翻盘,仲裁庭主席被指种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