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研究指,食品日期標籤不清晰且不一致,是造成家庭食品浪費的重要原因,平均每個家庭每年因丟棄食品而損失高達 2,500 元。
研究來自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與團體End Food Waste Australia,研究顯示,澳洲每年浪費約760萬噸食物,其中許多仍是可安全可食。
研究人員呼籲對全國的食品標籤系統進行改革,建議使用更清晰的日期標示、更大的字體和簡單的圖示,幫助消費者了解食品的安全期限以及正確的保存方式。
皇家理工大學的帕克(Lukas Parker)教授指出,設計不良與包裝標準不一致是導致食品浪費的最大因素。
他指「我們正處於生活開支危機中,大家都在努力養家」,「但包裝設計不佳讓人難以做出明智選擇。這樣的浪費令人痛心——每個家庭每星期約浪費2公斤食物。這不只是對家庭財政的影響,更是對農民與環境的損害」。
研究顯示,只需對標籤資訊的呈現方式進行小幅改動,例如清楚區分「最佳食用日期」(best before)與「食用期限」(use by),就能幫助消費者更準確地判斷食品是否仍可食用。
為何現有標籤無效?
研究發現問題有兩個層面:澳洲人常混淆「食用期限」與「最佳食用日期」的差別,同時也難以在包裝上找到或辨識到標示日期。
帕克表示「大多數人都知道『use by』意味著食物過了就可能不安全,但『best before』就比較模糊。很多人看到過期就直接丟掉,即使食物仍能食用。」
研究並指出,日期標籤常印在難以辨識的位置,例如容易皺縮的罐頭邊緣,令消費者難以閱讀或找到資訊。
「要找出標籤並理解其含義真的不容易,而這種困難會讓人直接丟棄。」
雖然消費者普遍支持更清晰的標籤設計,但研究人員發現食品業界對此改變仍持保留態度。
在多個工作坊中,食品製造商與零售商表達了對成本、合規及監管障礙的擔憂。
團體「End Food Waste Australia」行政總裁巴特(Tristan Butt)表示,若想透過改進標籤減少浪費,供應鏈各方都必須合作。
他指「清晰、一致的日期標示是減少家庭食物浪費,最具成本效益且易於推廣的方法之一,但若沒有整個產業的合作,將難以實現」,「只是這一項改變,到2030年就可能減少近100萬噸食物浪費」。
「英國零售業已證明這項改革可行,而且並不會影響食品安全。是時候我們也做一樣」。
業界需要方向
工作坊中揭示,食品製造商與零售商不願單獨行動,擔心率先改革會帶來財務或競爭劣勢。
帕克指「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先行動。政府希望業界行動,而業界則希望政府提供更清晰的方向」。
雖然目前陷入僵局,但帕克指出各方對於改善標籤設計基本上都有高度共識。
下一步的「全國日期標示與儲存建議計劃」(National Date Labelling and Storage Advice Project )將集結政府與業界夥伴,共同測試並設計更清晰的標籤樣式。
標籤設計應清楚
研究團隊表示,清楚的標籤設計,比一次性的教育宣傳活動更重要。
帕克指,好的標籤設計應該清晰到不需要特別說明,「教育雖好,但只有當大家記住才有用;而設計則是他們每次拿起產品時都會看到」。
計劃還將運用眼睛追蹤技術等方法,觀察消費者實際如何與包裝互動。
帕克指「這並不是為了讓人有罪惡感,而是為了給他們有足夠的資訊做出有信心的決定,並讓可食用的食物不至於白白丟進垃圾桶。」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