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民眾很快就需要證明自己的年齡才能使用社群媒體,而網路安全專家警告,由於公眾對新法規感到混亂,這可能會引發一波新的詐騙浪潮。
隨著聯邦政府準備推出《2024年網上安全修正案(社交媒體最低年齡)法案》,大眾越來越擔心詐騙者會利用公眾對這些變化的困惑。這項禁令將於 2025年12月 生效,要求社交媒體公司採取「合理措施」,防止16歲以下用戶創建帳號,這包括驗證所有用戶的年齡,但 不會要求索取政府發出的身份證明文件。
不過,很多澳洲民眾錯誤地認為,他們需要提交駕駛執照或護照等敏感文件,才能繼續使用 Instagram 或 TikTok。有專家表示,這種錯誤觀念可能會給詐騙者帶來製造危險的新機會。
實際要求出示甚麼資料驗證?
新法規明確禁止社交平台要求用戶提供政府簽發的身份證明文件,包括數碼身份證,來進行年齡驗證。相反地,公司將需要實施替代驗證方法,但具體細節尚不清楚。
儘管如此,許多澳洲民眾仍誤以為會被要求出示身份證明文件。在網上討論區 Reddit 上,一名用戶警告說,這項政策「會讓大家感到困惑,並讓更多易受騙的「嬰兒潮世代」因為被要求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而上當受騙」。
他寫道:「現在的慣例是絕不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一旦政府說你必須提供,大門就打開了。」
這種困惑可能會讓使用者更容易受到冒充合法身份驗證請求的詐騙。
一種新型詐騙手法
專家表示,詐騙者很擅長利用政策灰色地帶,特別是當公眾意識不足且技術細節模糊時。
墨爾本大學電子與資訊系統學院穆雷(Toby Murray)教授說,詐騙者「並非不可能」會冒充社群交媒體公司,誘騙用戶上傳個人文件。
他接受 SBS 新聞訪問時說:「大規模的短訊詐騙中,都是大家收到聲稱來自 Facebook 的短訊,說『你必須點擊此連結並驗證你的年齡,才能再次登入你的 Facebook 帳戶』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這類事情出現,這並非不可能。」
為網絡和身分欺詐受害人提供幫助的組織IDCARE行政總裁萊西(David Lacey)同意這一觀點,他表示詐騙者很可能會利用這種不確定性,冒充 Meta 等社交平台,這亦是他們已經在使用的策略。
萊西向 SBS 新聞說:「最有可能的反應是詐騙者冒充 Meta,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特殊的詐騙手法,但預計會發生。」
Edith Cowan 大學電子與安全高級講師艾哈邁德(Mohiuddin Ahmed)亦同意,這些變化可能會「刺激詐騙者設計新的方式來收集個人資訊並用於詐騙活動」。
他說這些詐騙可能包括:
- 要求用戶上傳身份證到假網站。
- 要求提供身份證以「繼續使用」應用程式的釣魚訊息。
- 試圖遠端存取受害者裝置或安裝間諜軟件。
艾哈邁德說:「可能性是無限的,因為提交身份證明文件的要求亦增加了威脅範圍。」
利用公眾困惑
主要的風險並非法律本身,而是公眾對它的誤解。而目前,關於年齡驗證在實踐中會是怎樣,幾乎沒有明確的解釋。
每個平台將負責創建和實施自己的解決方案,這可能會有很大落差。這種不確定性就如穆雷教授所指的「資訊真空」,這是詐騙者運作的理想條件。
穆雷教授說:「澳洲消費者不習慣為了瀏覽網站而交出身份證明文件。關於將會使用哪種年齡驗證機制,存在著很多困惑。」
穆雷教授又說:「當不同的平台可能使用不同的技術時,只會給大家帶來額外的不確定性和困惑。大多數詐騙都利用了受騙者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不及詐騙者了解的事實那麼清晰。」
他說,雙重認證的推出亦帶來了類似的風險,然而,新技術可以幫助提高安全性,但亦會帶來新的漏洞。
他說:「隨著年齡驗證技術開始更廣泛地推出,大家將不得不學習它們所帶來的風險,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它們。」
但在發布更明確的公共指引,以及平台公布其所選系統的細節之前,詐騙者可能會繼續利用這個空白進行詐騙。
穆雷教授說:「我們不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正因為如此,它造成了一個潛在的風險。這個風險在實踐中會有多危險,還有待觀察。」
如被盜用身份有甚麼後果?
如果詐騙者掌握你的駕駛執照或護照等敏感文件,可能會帶來長遠後果,他們可能會利用這些文件來:
- 申請信用卡或貸款。
- 開設銀行帳戶。
- 註冊車輛或申請政府服務。
- 以他人的名義進行非法活動。
穆雷教授說:「這類事情讓他們能夠獲得金錢,然後你可能就成為對此負責的人。」
艾哈邁德講師亦說,被盜的身份亦會嚴重影響受害者的信貸評級。
他說:「如果詐騙者使用被盜的身份證來申請多張信用卡或其他貸款,那麼受害者將很難重建他們的信貸評級。」
根據澳洲統計局關於個人詐騙的最新數據,在2023-24年:
- 15歲及以上的澳洲人中有 14% 經歷過個人詐騙。
- 1.2%(約 255,100人)是身份被盜竊的受害者。
- 其中,25% 的人表示,詐騙者利用他們的詳細資訊,從銀行、退休金或投資中提取金錢。
- 12% 的人指,以他們的名義開設了新帳戶(如電話或公用事務)。
穆雷教授說,年長的澳洲人仍然是最有風險的社群。諷刺的是,受新社群媒體禁令影響最大的是年輕人,而他們通常是還沒有身份證的一群,亦可能是最安全的,不會受到此類詐騙的影響。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