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騙局殺到】專攻社交媒體用戶驗證登入身份 一文看清如何防中招

網路安全專家警告,澳洲即將實施的社交媒體禁令,可能會導致一種新型詐騙手法興起,並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A woman using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logins on their phone and laptop.

The new social media ban, set to come into effect in December 2025, will require social media companies to take "reasonable steps" to prevent users under 16 from creating accounts. Source: Getty / Oscar Wong

澳洲民眾很快就需要證明自己的年齡才能使用社群媒體,而網路安全專家警告,由於公眾對新法規感到混亂,這可能會引發一波新的詐騙浪潮。

隨著聯邦政府準備推出《2024年網上安全修正案(社交媒體最低年齡)法案》,大眾越來越擔心詐騙者會利用公眾對這些變化的困惑。這項禁令將於 2025年12月 生效,要求社交媒體公司採取「合理措施」,防止16歲以下用戶創建帳號,這包括驗證所有用戶的年齡,但 不會要求索取政府發出的身份證明文件。

不過,很多澳洲民眾錯誤地認為,他們需要提交駕駛執照或護照等敏感文件,才能繼續使用 Instagram 或 TikTok。有專家表示,這種錯誤觀念可能會給詐騙者帶來製造危險的新機會。

實際要求出示甚麼資料驗證?

新法規明確禁止社交平台要求用戶提供政府簽發的身份證明文件,包括數碼身份證,來進行年齡驗證。相反地,公司將需要實施替代驗證方法,但具體細節尚不清楚。

儘管如此,許多澳洲民眾仍誤以為會被要求出示身份證明文件。在網上討論區 Reddit 上,一名用戶警告說,這項政策「會讓大家感到困惑,並讓更多易受騙的「嬰兒潮世代」因為被要求出示身份證明文件而上當受騙」。

他寫道:「現在的慣例是絕不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一旦政府說你必須提供,大門就打開了。」

這種困惑可能會讓使用者更容易受到冒充合法身份驗證請求的詐騙。

一種新型詐騙手法

專家表示,詐騙者很擅長利用政策灰色地帶,特別是當公眾意識不足且技術細節模糊時。

墨爾本大學電子與資訊系統學院穆雷(Toby Murray)教授說,詐騙者「並非不可能」會冒充社群交媒體公司,誘騙用戶上傳個人文件。

他接受 SBS 新聞訪問時說:「大規模的短訊詐騙中,都是大家收到聲稱來自 Facebook 的短訊,說『你必須點擊此連結並驗證你的年齡,才能再次登入你的 Facebook 帳戶』我們可能會開始看到這類事情出現,這並非不可能。」

為網絡和身分欺詐受害人提供幫助的組織IDCARE行政總裁萊西(David Lacey)同意這一觀點,他表示詐騙者很可能會利用這種不確定性,冒充 Meta 等社交平台,這亦是他們已經在使用的策略。

萊西向 SBS 新聞說:「最有可能的反應是詐騙者冒充 Meta,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特殊的詐騙手法,但預計會發生。」

Edith Cowan 大學電子與安全高級講師艾哈邁德(Mohiuddin Ahmed)亦同意,這些變化可能會「刺激詐騙者設計新的方式來收集個人資訊並用於詐騙活動」。
他說這些詐騙可能包括:
  • 要求用戶上傳身份證到假網站
  • 要求提供身份證以「繼續使用」應用程式的釣魚訊息
  • 試圖遠端存取受害者裝置或安裝間諜軟件
艾哈邁德說:「可能性是無限的,因為提交身份證明文件的要求亦增加了威脅範圍。」

利用公眾困惑

主要的風險並非法律本身,而是公眾對它的誤解。而目前,關於年齡驗證在實踐中會是怎樣,幾乎沒有明確的解釋。

每個平台將負責創建和實施自己的解決方案,這可能會有很大落差。這種不確定性就如穆雷教授所指的「資訊真空」,這是詐騙者運作的理想條件。

穆雷教授說:「澳洲消費者不習慣為了瀏覽網站而交出身份證明文件。關於將會使用哪種年齡驗證機制,存在著很多困惑。」

穆雷教授又說:「當不同的平台可能使用不同的技術時,只會給大家帶來額外的不確定性和困惑。大多數詐騙都利用了受騙者對正在發生的事情,不及詐騙者了解的事實那麼清晰。」

他說,雙重認證的推出亦帶來了類似的風險,然而,新技術可以幫助提高安全性,但亦會帶來新的漏洞。

他說:「隨著年齡驗證技術開始更廣泛地推出,大家將不得不學習它們所帶來的風險,以及如何安全地使用它們。」

但在發布更明確的公共指引,以及平台公布其所選系統的細節之前,詐騙者可能會繼續利用這個空白進行詐騙。

穆雷教授說:「我們不知道它會是什麼樣子,正因為如此,它造成了一個潛在的風險。這個風險在實踐中會有多危險,還有待觀察。」

如被盜用身份有甚麼後果?

如果詐騙者掌握你的駕駛執照或護照等敏感文件,可能會帶來長遠後果,他們可能會利用這些文件來:
  • 申請信用卡或貸款
  • 開設銀行帳戶
  • 註冊車輛或申請政府服務
  • 以他人的名義進行非法活動
穆雷教授說:「這類事情讓他們能夠獲得金錢,然後你可能就成為對此負責的人。」

艾哈邁德講師亦說,被盜的身份亦會嚴重影響受害者的信貸評級。

他說:「如果詐騙者使用被盜的身份證來申請多張信用卡或其他貸款,那麼受害者將很難重建他們的信貸評級。」

根據澳洲統計局關於個人詐騙的最新數據,在2023-24年:
  • 15歲及以上的澳洲人中有 14% 經歷過個人詐騙。
  • 1.2%(約 255,100人)是身份被盜竊的受害者。
  • 其中,25% 的人表示,詐騙者利用他們的詳細資訊,從銀行、退休金或投資中提取金錢。
  • 12% 的人指,以他們的名義開設了新帳戶(如電話或公用事務)。
穆雷教授說,年長的澳洲人仍然是最有風險的社群。諷刺的是,受新社群媒體禁令影響最大的是年輕人,而他們通常是還沒有身份證的一群,亦可能是最安全的,不會受到此類詐騙的影響。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By Alexandra Koster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