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動用一項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反叛亂法」(Insurrection Act),以繞過法院限制,在全國城市部署國民警衛隊。此舉被批評是總統權力的重大擴張,並引發與民主黨主導州份之間的法律衝突。
據報,數百名德州國民警衛隊士兵已準備於美國東岸時間周二(10月7日),準備進駐芝加哥街頭。
特朗普周一(10月6日)在白宮表示,考慮援引這項立法,以避開任何法院裁決所設限制,並強調法律「設立自有其原因」。又聲稱,出動軍隊是為了保護聯邦財產及人員安全,同時「協助打擊犯罪」。
他補充:「若有人在被殺、而法院或州長、市長阻止我們行動,那麼當然我會採取行動。」
他又以芝加哥為例:「芝加哥是一個很棒的城市,但罪案猖獗。如果州長無法做好工作,我們會接手。事情很簡單。」
《反叛亂法》於1807年生效,容許總統在「叛亂或騷亂」情況下動用軍隊執行民事法律。
這項法律歷來僅在極端情況下使用,並幾乎只在州長要求下才動用。美國上一次引用該法已是1992年,由時任總統老布殊在洛杉磯暴動期間出兵到加州鎮壓。
例外條款與潛在危機
根據美國聯邦法律,國民警衛隊及其他軍隊通常不得執行民事執法任務,但《反叛亂法》屬例外,容許軍人直接執行警務及拘捕行動
若特朗普最終引用該法,將代表他將「部署軍隊介入民主黨執政城市」的行動進一步升級。上周他在向軍方高層發表演說時,更曾建議將美國城市用作「軍隊訓練場」,引起民主黨及民間自由團體的警惕。
曾任國民警衛隊署理副局長的美國陸軍退役少將馬納爾(Randy Manner)表示,特朗普所考慮的做法「史無前例」;「這等同於總統可以為所欲為。」
他又認為:「這完全、完全就是獨裁與法西斯的定義。」
特朗普已下令調派國民警衛隊前往芝加哥及俄勒岡州的波特蘭,繼早前洛杉磯與華盛頓特區之後再度擴大部署。
他此舉遭民主黨州長與市長強烈反對,指控他誇大治安問題、製造恐懼。地方官員表示,芝加哥及波特蘭的示威主要是針對移民政策,規模有限且大多和平。
自特朗普上月派出聯邦特工後,芝加哥出現多場小規模抗議,但市內大部分地區生活如常,市民上班、觀劇、到海灘享受異常溫暖的天氣,與特朗普形容的「戰區」相距甚遠。
相比2020年非裔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警察殺害引發的全國騷亂,近期的抗議活動影響較為微弱。
不過,在芝加哥郊區布羅德維尤(Broadview)一處移民處理中心外,示威者與聯邦移民官員衝突日益激烈。據報,官員從屋頂發射催淚彈及橡膠子彈,造成多人受傷,包括至少一名記者。數十人被捕。
州長批特朗普「政治操弄」
伊利諾伊州長普立茲克(JB Pritzker)批評特朗普故意煽動暴力,藉此合理化進一步的軍事化。
他說:「特朗普正把我們的軍人當成政治道具和棋子,用於他那非法的軍事化城市行動。」
伊利諾伊州與芝加哥市政府已於周一入稟法院,要求阻止300名伊利諾伊州國民警衛隊成員「聯邦化」的命令,並派遣400名德州警衛隊員入城。司法部律師在庭上承認,德州士兵已在前往伊利諾伊途中。
聯邦法官佩里(April Perry)暫時允許部署進行,但要求政府於周三前提交答辯文件。另一方面,俄勒岡州法官則暫時禁止政府派兵到波特蘭維持治安。
READ MORE

特朗普稱派軍到波特蘭市 必要時可動用全部兵力
國民警衛隊屬各州民兵,通常由州長指揮,主要在自然災害時動員。特朗普的多次出兵行動,目前僅限保護聯邦設施,但國防部承認,軍隊有權「臨時拘留以防即時危險」。
上月一名聯邦法官裁定,駐洛杉磯部隊「越權行動」,包括阻塞交通與控制人群。特朗普政府上訴,堅稱行動合法,旨在保護執行移民任務的聯邦特工。
若特朗普最終援引《反叛亂法》,勢必面臨新一輪司法挑戰。最高法院曾裁定,總統可單方面認定是否符合「叛亂或暴動」條件,意味特朗普若執意推行,法院干預空間有限。
該法最早可追溯至1792年,歷任總統曾在威士忌暴動(1794年)及南北戰爭後鎮壓三K黨時援引。上一次未經州長請求動用國民警衛隊,已是1965年,當時總統詹森(Lyndon Johnson)派兵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保護民權示威者。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