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20年】美國機場除鞋安檢成歷史

自2006年起,美國機場的旅客在安檢時一直被要求脫下鞋子。

A person in black pants and a white shirt holding a pair of black shoes.

美國機場除鞋安檢成歷史。 Source: AAP / AP / Erik S. Lesser

美國旅客現時在經過機場安檢時將不再需要脫鞋,政策在實施近20年後終於被取消。

美國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在華盛頓的列根國際機場舉行的記者會上宣布了運輸安全管理局(TSA)此規則的變更。

自2006年起,美國機場的旅客在安檢時必須脫鞋,源於2001年「鞋子炸彈客」瑞德(Richard Reid)事件的影響,他當時將炸藥藏於鞋中並試圖在飛機上引爆。

瑞德是基地組織(Al-Qaeda)成員,2001年12月在美國航空從巴黎飛往邁阿密的航班上,試圖引爆炸彈時被其他乘客制服。

瑞德之後對恐怖主義等多項罪名認罪,現正於科羅拉多州一所最高安全級別的監獄服終身刑。

「安保技術已有巨大進步」

諾姆表示「政策實施以來的這20年中,我們的安保技術已經發生大變化。我們的系統已經進化。運輸安全管理局也改變。我們現在採取的是多層次、跨政府整合的安保方式。」

她補充「我們非常有信心,在維持國土與旅客安全標準的同時,能繼續為美國旅客及來訪者提供良好的接待體驗。」
A woman speaking at a podium, surrounded by people in blue uniforms.
諾姆表示安保技術已經發生大變化。 Source: AAP / AP / Mark Schiefelbein
運輸安全管理局在有關這項政策改變的聲明中表示,其他安檢措施仍會繼續執行。

聲明指「在運輸安全管理局安檢流程中,多層次的安全措施仍會適用。例如,旅客仍須通過身份驗證、安全飛行審核及其他流程」。

過去數十年間,不論成功與否的恐怖攻擊事件,促使機場實施一系列新的安檢措施,特別是2001年9月11日的攻擊事件,當時劫機者駕駛民航客機撞向紐約雙子星大樓與五角大廈。

2006年,英國當局宣布阻止一項企圖用液體炸藥同時炸毀多架飛機的恐怖陰謀。

之後,對液體與凝膠類產品,如牙膏有嚴格限制。而電子設備也被列入加強篩查範圍,例如旅客必須將筆記型電腦從包中取出進行檢查。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Published

Source: AFP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