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組環境科學家糰隊表示,叢林大火之後併非是一片狼藉,火災燒燬的樹木和半燬壞的樹木是野生動植物恢复的寶貴棲息地。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環境與社會學院的David Lindenmayer教授在35年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在研究火災對澳大利亞野生動植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其中就包括2009年“黑色星期六”和2003年新州叢林大火之後野生動植物的恢复。
他說:“火災過後通常會有燒燬的、半燒燬的或者燒壞的樹木留下來。我們的研究表明,這些殘留物對野生動植物種群的恢复非常重要。”

Leaves sprout from living tissue under the blackened bark of a burnt tree months after fire. Source: Dr David Blair / ANU
“我們髮現,噹燒燬的區域中包含一小塊未燒燬的區域,甚至是一棵殘留下來的樹木,都可以幫助該地區恢复得更快。”
David Lindenmayer教授介紹到,未燒燬的區塊及週圍未燒燬的區塊對動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來源,幫助它們在燒燬的區域重新繁殖,這些區塊也為動物提供必要的食物和住所,直到燒燬的區域重新恢复。
“那些屹立不倒的燒燬樹木和死去的樹木及倒下的樹木一樣,也能為野生動植物的恢复和生存提供許多資源,例如食物、住所和生育的庇護所。”

Leaves sprout from living tissue under the blackened bark of a burnt tree months after fire. Source: Dr David Blair / ANU
大多數桉樹都具備一種 能力,可在榦旱或火災造成破壞後,從樹皮下或木塊莖中的休眠芽中迅速再次萌芽。“許多樹木雖然看起來已經枯死,但經過幾個月在變黑的樹皮下會重新髮芽。”
David Lindenmayer教授提醒,在火災之後的清理工作中,要保留這些未被燒燬的區塊,幫助野生動植物恢复。

Burnt tree trunks burst with life months after the 2009 Black Saturday fires. Source: Dr David Blair / A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