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死於路上數字龐大 研究批保護措施「可有可無」

澳洲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死於道路上。

A yellow roadside sign warns of camels, wombats and kangaroos for the next 88 km.

澳洲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死於道路上。 Source: Getty / Nigel Killeen/Moment Editorial

澳洲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野生動物死於道路上。有研究警告,各級政府在監測及落實可保護脆弱動物的道路安全措施方面做得不足。

目前已有多種措施,包括隧道、繩橋與陸橋、隔離圍籬,以及其他有助野生動物安全穿越道路的設施。

但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的新研究指出,這些在全國應用的措施存在「系統性」問題。

研究人員警告,動物友好道路設計標準大多屬自願性;若沒有具體規範的全國性框架,相關措施的落實可能仍會「零散且缺乏政策支持」。

涉及野生動物的交通事故對原生動物造成巨大傷害,也影響相關人員——包括駕駛者、救援人員與獸醫。

維州野生動物組織(Wildlife Victoria)表示,在過去10年間,接獲的來電有關野生動物與車輛相撞個案上升288%。組織指曾協助311種被車輛撞傷的動物,其中袋鼠佔所有個案的五成至六成。

保險公司維州皇家汽車會(RACV)表示,去年收到近7,000宗涉及野生動物的索償申請。

有估算指出,澳洲每年的野生動物死亡數字高達1,000萬。

研究主作者、道路生態學家 Christopher Johnson 向澳聯社表示:「這是個極其龐大的數字。」

野生動物保護被視為「可有可無」

昆州與維州是唯一在道路設計中納入野生動物友好指引的州份,但這些標準都是自願性。

一份研究分析昆州的動物友好道路設計手冊時發現,其中有99項內容的字眼為「應該(should)」使用,而只有64項「必須(must)」使用。

維州的指引亦同樣偏向採用自願性語言,而非具法律效力的規條。

研究呼籲在基建規劃中應將生物多樣性成為核心,而不是任人自由詮釋。

Christopher Johnson指:「如果我們蓋野生動物橋的方式能像蓋行人天橋一樣嚴謹,結果會好得多,可有可無的東西最後都不會堅持。」
Kangaroo on a road in a bush area
維州野生動物組織(Wildlife Victoria)表示,在過去10年間,接獲的來電有關野生動物與車輛相撞個案上升288%。 Source: Getty / John Moore

如何在道路周邊保護野生動物?

墨爾本大學城市生物多樣性研究員 Kylie Soanes 長期研究道路生態與野生動物穿越設施。

她向 SBS 新聞表示,關鍵是了解特定道路路段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影響。

她指:「我們會更注重生態去思考整個區域中的物種、哪些動物可能接觸道路、牠們接觸道路後的反應,而不是單純因為那裡曾有人撞到袋鼠才去處理。」

她指出,經過良好設計的圍欄可「非常有效」地減少野生動物死亡。

但圍欄也可能阻斷動物通往繁殖或覓食地的重要路線。

這時候,野生動物穿越設施就能協助牠們安全通行。

她說:「道路可能一邊是池塘,一邊是森林,讓動物經常穿越去到達。」

她指出,一些被道路吸引、但缺乏閃避車輛能力的動物特別容易出意外。

她舉例指:「蛇跟蜥蜴可能會爬到又平又熱的柏油路上取暖,但來不及閃避汽車」,「烏龜這些移動緩慢的動物,風險特別高。」

實際死亡數字「可能比估計更糟」

澳洲並沒有一個全國性的資料庫記錄野生動物道路死亡狀況。

Kylie Soanes直言:「我們在記錄這些資訊方面做得非常不好。」

她並指出澳洲因面積太大,相比某些已有資料庫的國家更具挑戰。

目前的估算往往根據保險公司或野生動物救援組織的資料推算。

Kylie Soanes指出:「不幸的是,實際情況可能更糟」,她指這表示數字很可能「被低估,因為不只袋鼠、無尾熊、袋熊,還包括烏龜、蜥蜴、青蛙……以及所有那些我們撞到卻沒看到、沒記錄的動物。」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SBS 廣東話 Facebook 專頁X 專頁Instagram 專頁,或訂閱 Telegram 頻道

SBS 中文堅守《SBS 行為守則》等政策,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 SBS Radio 1 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 SBS Audio App 手機應用程式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按此進一步了解 SBS 中文。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By Josie Harvey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