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酗酒”、“睡大街”……無家可歸者的“七宗罪”都是真的嗎?

8月6日至12日是澳大利亞「關注無家可歸者周」。

A homeless man holds out his cap for money in Sydney's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Source: WILLIAM WEST/AFP/Getty Images

我們常常覺得澳洲是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家,社會福利以及慈善機構相對許多國家都較好。 但是,你知道嗎? 去年的數字顯示,至少有10萬澳大利亞人無家可歸。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無家可歸? 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哪些人最容易成為無家可歸的人? 他們最需要哪些説明,又該如何獲得説明呢?

稍一深思,就有很多問題我們想要知道更多資訊。

對於無家可歸者,人們的關切中,可能也包含一些誤解。 比如,很多人都會覺得,大多數無家可歸的者都在街上睡覺。
Homeless
Data collected for a report will help homeless service providers target programs to help people. (AAP) Source: AAP
其實不然,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的 Guy Johnson教授 在就「關注無家可歸者周」的一個全國問題會議上。 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誤解。

誤解1:大多數人對無家可歸者的印象,就是流落在大街上的人。

其實,他們只占無家可歸人口12分之一左右。

大多數曾經流離失所的人,特別是有孩子的婦女,都不容易被人注意到。

誤解2:大多數曾經歷無家可歸的人都是吸毒成癮者或酗酒人士。

實際上, 大約60%的人都沒有吸毒或酗酒問題。 在那些有毒品問題的人中,大多數人是在無家可歸之後沾染上毒品。

誤解3:大多數無家可歸的人都有心理健康問題。

其實,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無家可歸者患有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些人中有多達一半是在無家可歸後才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

誤解4:大多數無家可歸者都會違法。

其實,無家可歸者更容易成為罪犯的受害者。
(File Image) Protesters at a homeless camp outside Melbourne’s Flinders Street in February 2017.
(File Image) Protesters at a homeless camp outside Melbourne’s Flinders Street in February 2017. Source: AAP
誤解5:施捨乞討的人會鼓勵無家可歸現象。

Guy Johnson教授 認為,沒有證據能支援這種說法。

誤解6:大多數無家可歸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大多數無家可歸者都很窮並經歷過健康問題或經濟打擊; 或者曾因暴力或虐待而無法待在家裡,也負擔不起其他地方的住宿。

誤解7:有足夠的緊急住宿提供給無家可歸者。

無家可歸者像所有人一樣,都希望能有一個棲息之地。

如果您或者您認識的某人處於無家可歸的危險,您可以登錄無家可歸澳大利亞的網站來查詢更多相關資訊。

HTTP://www.homelessnessaustralia.org.au/index.php/about-homelessness/are-you-homeless#nsw


分享

Published

Updated

By Lili Zhou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