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限韓令」警愓澳洲不應親華

有澳洲學者撰文呼籲澳洲與中國在經濟上保持距離,否則將扭曲澳洲的政治和安全體系,學者指最近中國的「限韓令」是最佳例證。

Malcolm Turnbull walks with Li Keqiang

Australia's Prime Minister Malcolm Turnbull walks with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Source: Reuters

有澳洲學者撰文呼籲澳洲與中國在經濟上保持距離,否則將扭曲澳洲的政治和安全體系,學者指最近中國的「限韓令」是最佳例證。

在澳洲政界具影響力的澳洲國立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梅德卡爾夫(Rory Medcalf )在《澳洲金融評論報》撰文,總結中國總理李克強訪澳之旅,認為澳洲未來將面對很多關於中國的選擇。

文章認為,有時候澳洲因利益向中國靠攏,但有時候利益是會衝突的。

學者:中國濫用經貿關係

梅德卡爾夫稱,李克強承諾更緊密經貿關係,但諷刺地,中國經常利用經貿關係傷害其他國家,最新的例證就是南韓。文章指,中國通過限韓令阻止南韓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澳洲應當汲取教訓。他認為,澳洲應自我評估,當中國利用經貿關係意圖扭曲澳洲的政治和安全決定時,澳洲是否有能力應付。

梅德卡爾夫認為,中國通過經貿施壓,往往適得其反,2010年因東海爭議限制稀土出口日本,加上這一次限韓令,反而使受壓的國家願意犧牲經濟陣痛,捍衛尊嚴和國家安全。

中國經濟重要性被誇大

他認為澳洲的國家安全繫於經濟多元化,但同時指出,中國經濟對澳洲的重要性被過度誇大。

梅德卡爾夫寫道,大部分澳洲人以為經濟依賴出口,實際上出口佔澳洲經濟約20%,比很多亞洲和歐洲國家都要低。在這20%的出口當中,約30%商品和16%服務出口到中國,依然是二十國集團和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國家中最高的,當中以鐵礦石為主,黃金、煤炭、和羊毛為次。

梅德卡爾夫認為,中國三分二鐵礦石依靠進口,當中約六成供應來自澳洲,因此中國的選擇不多; 但在煤碳、旅遊和教育上,澳洲會比較脆弱,但三項出口僅佔澳洲國內生產總值1%。

文章指,中國投資的作用也被誇大,指中國對澳洲直接投資(即使包括香港在內)仍遠遠落後於美國、英國和日本,僅與荷蘭相若。梅德卡爾夫認為,這也是過去澳洲嚴重違反中國利益時,中國未有施加直接經濟壓力的原因。

梅德卡爾夫表示,澳洲面對的風險,是未來中國以經濟威脅為手段時,作出自我審查。他警告,這不但不會奏效,而且反而向北京證明施壓有作用。他認為澳洲需要提高公眾對自身經濟多元化的認識,了解國家的繁榮不單單依賴中國,保持澳洲的政策獨立性。




分享

1 min read

Published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立即訂閱SBS中文電子報

訂閱SBS中文電子報,接收最新新聞資訊。

訂閱即表示你同意SBS的服務使用條款私隱保障政策,包括接收來自SBS的電子郵件通訊。

下載手機應用程式
SBS Audio
SBS On Demand

收聽節目播客
Independent news and stories connecting you to life in Australia and Cantonese-speaking Australians.
Join prominent cook May Lee for gourmet recipes and tips for the kitchen.
透過你喜歡的播客程式,收聽SBS廣東話節目的最新獨家播客節目。

收看SBS
Cantonese Collection

Cantonese Collection

Watch onDem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