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洲健康和福利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Welfare)的最新報告顯示,用公帑的病人,以及包括使用私人醫療保險付入院費的自費病人,於同一所公共醫院內所獲得的護理,差距日益嚴重。
研究所發言人哈格里夫斯(Jenny Hargreaves)指,使用私人醫療保險的病人,等候日間手術的平均輪候時間約為20天,而用公立系統入院嘅患者,輪候時間則約為42天。其中以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平均輪候時間差異最大,自費者要等76天,用公帑患者則平均要等候203天。
情況惹起醫療專家關注,澳洲私立醫院協會行政總監羅夫(Michael Roff)指出,結果顯示,用公費病人往往會較遲獲得醫療服務,此情況並非公共衛生系統的本意,即大眾應該享有免費及相同的公共護理服務的權利,輪候時間亦應該以病況及臨床需要、而並非以收費與否劃分。
羅夫亦指,私人醫療保險不斷增加不保障項目,包括臀部、膝蓋及眼部手術等,亦增加公立醫院壓力。因為若病人要自付大量金錢去使用私人醫院,好多人寧可選擇於公立醫院接受治療。
根據數字顯示,目前有超過三百五十萬以上嘅病人正使用私立醫院,但用公立醫療系統的人數,卻不斷增加。2006至2007年度,有超過三十八萬名收費病人於立醫院住院,約佔總使用人數的百分之八點二。
不過,數字於十年間經已增至超過八十七萬人,換句話講,每年平均增長達到近百分之十。羅夫更預計,按相同比例,到2035年,公立醫院內有大約一半的病人,以付款方式入院,情況等同公立醫院於不知不覺間被偷偷私有化,亦是公立醫院本身造成此後果。
公共衛生協會行政總監摩爾(Michael Moore)則建議,削減私人保健回扣一個解決公立醫療系統壓力方法。國民真正需要是有更大量資金投入公立醫院系統,從而令到每個人有合理的機會,更公平地獲得更佳的優質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