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國央視推出的一檔文化益智節目,每期匯聚了百餘位詩詞愛好者及兩位詩詞屆的專家,通過詩詞知識的比拼及賞析,帶動觀眾重溫那些曾經學過的古詩詞,共同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
央視的節目有一個特點就是形式上的極盡絢麗,製作十分唯美而精良;再加上節目本身的生動有趣,令樸素的ABC們覺得十分新鮮而吸引,居然也能和我一起一集集地追下去。
說起來,孩子們能坐下來看這個節目,也和他們從就受到的古典詩詞的接觸和熏陶有關。說起來,我們家裡也時不時地會有這樣地“詩詞小會”,雖然磕磕碰碰,笑話不斷。
比如孩子小時候就開始背唐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小傢伙不明白意思,還以為“枯榮”是“窟窿”,背到這裡還會捅捅鼻孔以示生動。
再比如中秋臨近,中文學校裡讓寫關於中秋的作文,我也會給女兒講關於中秋的典故,還即興教她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並解釋“嬋娟”就是美女,這裡代指月亮。
過後考問起,小姑娘背誦:“但願人長久,千里共......美女!”
我們開車出去玩,正是春天,草色盈盈,我們背起“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怎麼也想不起下句。
小姑娘隨口接上:“煙花三月下揚州”——好吧,倒是應了春遊的景。
最有趣是現代詩。有一天在海邊玩。天氣極好,天藍海碧,心曠神怡。於是想起海子的詩,念給女兒聽: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女兒回家向老公透露:媽媽想買海景房了。
…….

Source: CCTV Screenshot
我們曾經在新足跡華人論壇上熱烈討論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國外長大的ABC們不想學中文?其中一個ABC孩子的發言就很有代表性,他說從他的生活中接觸到的中國文化,糟粕成分居多,比如重男輕女,等級森嚴,個性壓抑等,令他們感受不到中國文化的吸引。
那麼我真的希望他們能看到《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或者通過其它任何形式接觸到中國的詩詞,領略到中國人曾經有過的,或開放豪邁,或瀟灑俊逸,或深沉悠遠,或精緻婉約的詩意生活。
任何一種文化的核心素養,都離不開一種詩意生活和詩意追求,中文如此,英文也如是。中國正是因為有過這樣的文化底色,才能幾千年來弦歌不輟,生生不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種文化的詩意,不僅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個節目中我就不止一次地看到來自美國,德國等的學習中文的西方面孔,以及成長於海外的華裔子弟,在詩詞中開啟自己的文化探索之旅。
所以我希望這種詩意的美好,會成為一座橋樑,來銜接起移民二代心中兩種文化的共生共長,並互相滋養,豐富他們還有我們的眼界和心靈。(文/虞美麗 專欄文章謝絕轉載)